24小时更新:105篇 一周更新:266篇最新发布
1 历代书评家对金文书法总的印象是:线条弯弯曲曲、斑驳陆离,形状质朴高古、奇奇怪怪,结构错综复杂、繁复茂密,气势浑厚雄壮、大气磅礴,甚至给人一种神秘莫测和肃穆威严的感觉。 大家知道,殷代甲骨文的线条,是以方折直截、简率质朴、刚狠劲健为基本特征。而金文用曲线对甲骨文进行了全面加工、修整和改造...
4 金文即一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人称用来铸造器物的铜为“金”或“吉金”,铸成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就称为“金文”或“吉金文字”。青铜器中刻有铭文的主要是乐器和食器,鼎为食器之冠,钟为乐器为首,所以青铜器铭文又称为“钟鼎文”。其中,铸或刻的字凹下去的称为“阴文”,又称“款”;凸出来的字叫“阳”文,又称“识”,合称“款识”或“钟鼎款识”。此外...
2秦代石刻文字 秦代石刻文字,在秦代书法中占有重要位置。如前所述,虽然目前最早的石刻文字标本可追溯到殷商,但在两周金文大盛的时代.欲寻找石刻文字的痕迹,却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战国初年《石鼓文》《诅楚文》等石刻作品,便成了秦国的专利。这种影响,到了秦代便大显出来。 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云: 锲刻文字从战国初...
1 商和西周时期己有石刻文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字数较多、成系统的石刻文字。最为典型的就是战国的《石鼓文》。 《石鼓文》(图1-7)为战国时代秦国石刻,因其形似鼓状而得名。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石鼓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峙原,唐初被发现时,即有人制作了拓本。石鼓共有十枚,高约9...
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为统一度量衡,向全国颁发了一篇诏书。这篇诏书或在权、量(权即秤锤,量即量器,如升、斗等)上直接凿刻,或在新造权、量时,直接将铭文铸于权量之上,更多的则制成刻有文的一片片薄薄的“诏版”,颁发各地,嵌于合格的权量之上。前者称为《秦诏权量铭文》,后者称之为《秦诏版》。秦二世登位后往往又增人二世诏书,合...
3 在古代,人们对仓颉造字的传说,是确信不疑的。例如一些权威性的记载:《世本·作篇》称“史皇作图,仓颉作书”,《吕氏春秋·君守》述“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鲸作城,此六人所作,当矣”,《淮南子·本经训》言“昔者仓颉作书,而大雨粟,鬼夜哭”,王充《论衡·甘相篇》神化之云“仓颉四目”,《路史禅通纪》进一步状其“...
2春秋战国之后,墨迹遗存也逐渐多了起来,主要在三类载体上:玉或石片、丝织物和竹、木简。 在玉或石片卜遗留的墨迹文字址著名的就是春秋晚期(秦定公)的《侯马盟书》(图1-8),这是一批记载盟誓铭文的玉石片,在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此盟书共5000余片,其中有600余)余片字迹清晰可辨。文字用毛笔写在玉和石两种材料上,朱书居多,夹以少量墨...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是蹙捺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 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
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馀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顷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论君不谢。
天台紫真谓予曰“子虽至矣,而未善也。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刀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内贵盈,外贵虚;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发之惟静。敬兹法也,书妙尽矣。”言讫,真隐子遂镌石以为陈迹。维永和九年三月六日右将军王羲之记。
圣皇御世,随时之宜,仓颉既生,书契是为。 科斗鸟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意巧滋生。 损之隶草,以崇简易,百官毕修,事业并丽。 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虫蛇虬蟉,或往或还,类婀娜以羸羸,欻奋□而桓桓。 及其逸游盼向,乍正乍邪,骐骥暴怒逼其辔,海水窳窿扬其波。 芝草葡陶还相继,棠棣融融载其华;玄熊对踞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 举...
臣僧虔启:昨奉敕,须古来能书人名。臣所知局狭,不辨广悉,辄条疏上呈羊欣所撰录一卷,寻索未得,续更呈闻。谨启。 秦丞相李斯,秦中车府令赵高,右二人善大篆。 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书曰隶书。 扶风曹喜。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隶,篆小异李斯,见师一时。 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善篆、隶,采斯、喜之法...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为《笔意赞》曰: 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人妙通灵。努如植槊,勒若横钉。开张风翼,耸擢芝英。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工之尽矣,可擅时名。
皇颉作文,因物构思;观彼鸟迹,遂成文字。灿矣成章,阅之后嗣,存在道德,纪纲万事。俗所传述,实由书纪;时变巧易,古今各异。虫篆既繁,草藁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规矩有则,用之简易。 随便适宜,亦有弛张。操笔假墨,抵押毫芒。彪焕□硌,形体抑扬。芬葩连属,分间罗行。烂若天文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 或轻拂徐振,缓按急挑。挽横引纵,左牵右绕。长波郁拂,微...
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 王平南(轶),是右军叔。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轶)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亡曾祖领军洽与右军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钟、张。右军云:“而书遂不减吾。”亡从祖中书令氓,笔力过于子敬。书《旧品》云:“有四疋素,自朝操笔,至暮便竟,首尾如一,又无误宇。子敬戏云:‘弟书如骑骡,(马加“浸”的...
一周热门排行
阅读 (246)赞 (48)
1从司马光的 “升职文” 看宋朝书法:不刻意工整,却越看越上头阅读 (152)赞 (36)
2褚遂良楷书《倪宽赞》:翩若惊鸿的初唐楷书典范阅读 (131)赞 (35)
3当吴中风雅遇见魏晋风度:文徵明《兰亭修契图》里的文人理想阅读 (95)赞 (16)
4董其昌与《戏鸿堂法书》清拓本:一卷墨宝何以拍出千万高价?阅读 (93)赞 (22)
5宋朝 “考研神器” 有多牛?这本叫《玉海》的古籍,藏着千年未褪色的学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