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转存/下载全站高清资源(历代国画、书法、古籍):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扫描关注墨韵书香微信公众号
|
夸克网盘 |
发送“KK”获取提取码 |
下载 |
百度网盘 |
发送“BD”获取提取码 |
下载 |
UC网盘 |
发送“UC”获取提取码 |
下载 |
迅雷云盘 |
发送“XL”获取提取码 |
下载 |
一、传奇人生启幕
文徵明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的一户仕宦之家,其家世可追溯至汉代成都太守文翁。家族从文洪开始业儒重文,推重文章气节。文徵明三岁随父亲文林去温州,开蒙极晚,成长之路充满波折却也在父亲的关爱与期望中缓缓前行。
文林对文徵明的信心并非无端。他深知儿子虽起步缓慢,但潜力巨大。在那个时代,仕宦之家通常注重子女的教育,期望他们能在仕途或文学艺术领域有所成就。文徵明的家庭背景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文化氛围。
尽管七岁才能站立,十一岁才清晰说话,但文徵明一旦开启学习之路,便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和聪慧。他热爱古文,一日能记诵数百千言,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记忆力的展现,让父亲更加坚信他的未来不可限量。在家庭的熏陶和父亲的引导下,文徵明结识了许多有才华的人,为他日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书文并进之路
(一)初涉学问
十九岁进入苏州官学,因书法不佳首次岁试列三等,后发奋习书并研读古今文集,与友人倡和古文辞。
文徵明在十九岁这年进入苏州官学,本应是意气风发之时,却因书法不佳在年终岁试中被宗师列为三等。这一挫折并未让他气馁,反而成为他奋发图强的动力。自此,他踏上了精研书法之路,广泛临摹前辈墨迹。在临摹的过程中,他深入体会不同书法大家的笔法神韵,如 “宋四家” 之一的黄庭坚,其长枪大戟、酣畅淋漓的山谷书风让文徵明深受启发。他不断揣摩、练习,力求在书法上有所突破。
同时,文徵明也没有忽视对知识的积累,他研读《左传》等古今文集,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文学素养。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文学造诣逐渐提升,为日后的诗文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与祝允明等友人共同倡和古文辞,在交流与切磋中不断进步。他们以文会友,互相欣赏,共同探讨文学艺术的奥秘,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学圈子。
(二)拜师学艺
先后拜李应祯、史鉴、赵宽、吴宽、沈周等为师,在书法、诗文、绘画等方面不断进步。
文徵明先后拜多位名师,开启了他在书法、诗文、绘画等方面的精彩求学之旅。李应祯以书法精妙闻名,他看出文徵明在书法上的巨大潜力,毫不保留地传授心得笔法。李应祯主张透过博学而后自成一家,他曾批评文徵明若只是模仿他人书法,即便学成王羲之也只是他人书耳。这句话让文徵明深刻领悟到书法创新的重要性,对他的书法之路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李应祯的严格指导下,文徵明的书法日益精进,其行草书精密秀挺,如绵里裹铁,遒劲而有生气。
在史鉴、赵宽等硕儒的指导下,文徵明的诗文创作多出规矩方法。他们以丰富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引领文徵明深入探究诗文的奥秘。文徵明虚心学习,不断打磨自己的诗文技巧,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
从游于吴宽,文徵明学习作古文。吴宽科举考试成绩优异,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他师古而尚雅,书法上崇尚苏东坡的凝厚端庄,反对当时流行的纤媚的台阁体。在吴宽的影响下,文徵明的诗文更加古朴典雅,富有深度。
跟沈周学画后,文徵明深受器重。沈周是吴门画派的领袖,名声显赫,不但工绘画,也善诗词。文徵明与沈周情谊深厚,相交二十多年。沈周家族以 “隐” 为家训,不为仕宦累身,高节自持,他的为人与处世均成为文徵明一生的楷模。在沈周的指导下,文徵明广涉宋元诸家,尤其推崇赵孟頫、王蒙、吴镇等人。他的绘画风格既取法元人笔法,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或精致工整,或粗疏放逸,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三、闱场坎坷岁月
(一)屡试不第
文徵明在科举之路上历经坎坷,多次参加乡试,却皆未中举。每一次的落榜,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未放弃,依旧坚持不懈地努力着。而此时,好友唐寅却高中解元,风光无限。唐寅的成功与文徵明的屡试不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文徵明的内心更加失落。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放过文徵明。不久后,唐寅因科场舞弊案入狱,这一事件让文徵明备受打击。他一方面为好友的遭遇感到痛心,另一方面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文徵明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二)生活困境
父亲的去世,对文徵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文徵明拒绝了众人的财物,亲自送父亲的灵柩回乡。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随后,又与唐寅失和,这让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朋友和知己。而继母的决定,更是让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继母命他分家后,文徵明的经济状况变得十分困难。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文徵明作《风木图》寄托对父亲的哀思。这幅画中,充满了他对父亲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画中的风木,象征着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在生活的困境中,文徵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依旧坚持读书、作画,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为官短暂生涯
(一)入翰林院
五十四岁被举荐为翰林院待诏,书画已负盛名,但受同僚嫉妒排挤。
文徵明在五十四岁这一人生节点,经工部尚书李充嗣极力举荐,以岁贡生身份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此时的他,在书画领域已声名远扬,求其书画作品者众多。然而,在翰林院这个充满了复杂人际关系的地方,他却遭到了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在当时的翰林院中,入仕途径多为科举正途,而文徵明以荐举方式进入,且并非进士出身,甚至连举人的身份都没有。
于是,同僚们对他不屑一顾,有传言称 “衡山先生在翰林日,大为姚明山、杨方城所窘,时昌言于众曰:‘我衙门中不是画院,乃容画匠处此耶?’” 姚明山即嘉靖二年癸未科状元姚涞,杨方城即正德十六年辛巳科状元杨维聪,他们作为翰林院修撰、文徵明所在部门的领导,对文徵明的态度可见一斑。此外,还有传说因为北方同僚索画时不够礼貌遭文徵明拒绝,因此才有了这样的流言。以文征明的才华和名声,尚且得不到翰林们的认可,可见当时官场对非科举正途出身之人的偏见之深。
(二)辞官归乡
三年后辞官返乡,自此悠游林下,致力于诗文书画。
担任翰林院待诏三年后,文徵明毅然决定辞官归苏。在这三年的官场生涯中,他过得并不快乐。一方面,因是贡途入仕,遭受同僚的排挤和轻视,让他心中悒悒不乐;另一方面,官场的种种现实也让他的经世之心逐渐冷却。他越发怀念家乡的绿水、画舫、曲栏和悠游的生活。于是,他下定决心,上书请求辞职回家。经过三次辞职,终于获得批准。自此,文徵明回到苏州,悠游林下,终日写诗作画,不再为功名、为仕途苦恼,完成了向艺术的皈依。他放下了仕途的负担,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文书画的创作中。
在苏州的日子里,他交友甚广,门下弟子也众多。他为友人绘制园林图,如为御史王献臣绘制的《拙政园图册》、为无锡收藏家好友华夏绘制的《真赏斋图》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绘画技艺,也从侧面提升了当时园林的意义与价值。他还时常与友人吟诗、写诗、作画、会友,享受着隐居生活的雅趣。即使生活并不富裕,但时间充裕,他带着琴去拜访好友、抚琴聊天;或是好友不辞辛苦来自家做客;又或是与友人相聚山林,享受桃源般的逸趣。文徵明亦是一个爱茶之人,文人之间以茶会友也是常见活动。他的晚年生活虽然平淡,却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和人生的智慧。
五、艺术辉煌成就
(一)绘画风格
文徵明的山水画作展现出 “细文” 与 “粗文”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细文” 风格的山水精致工整,如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馆藏《江南春词意图》,画中山石皴笔精致严谨,苔点细密,小青绿法设色,明净润泽且层次丰厚。树木枝节盘错、穿插繁复,纹理感强烈,楼阁亭台精致,点景人物细腻,增添了生活情趣。而 “粗文” 风格则粗疏放逸,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古木寒泉图》为例,画幅左侧绘古柏苍松,右侧一道飞瀑奔流而下。图中树木盘曲曲折,山石浑厚方硬,笔法勾斫简劲,线条苍茫放纵,笔势凌厉纵横,如舞长枪大戟。
文徵明的花卉画也独具特色。他的斋名多以所植花木为名,如辛夷馆、玉兰堂、梅花书屋等。友人也常以名贵花木相赠,请其作书写画、鉴定题跋。以《五瑞图》为例,此图属于山水与花木的结合,其中萱花的笔法、造型与沈周《椿萱并茂图》中的萱花如出一辙,但文徵明更偏于清刚而瘦削,将沈周朴茂浑厚的风格转化为精致典雅的意趣,显示出鲜明的个人特色。
文徵明还引领了书斋园林式山水。他常以友人的斋名、园林作为主题创作绘画赠送友人。明代苏州富庶繁华,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多喜造园居住。文徵明为苏州名园拙政园的主人王献臣创作了《拙政园图》,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园林(留园,即东园)创作了《东园图》,还为华夏画过《真赏斋图》,为沈天民画过《浒溪草堂图》等不少斋名图、园林图。与一般山水画不同,文徵明笔下的书斋园林式山水往往舍去峰峦叠嶂、溪瀑流泉,聚焦于近景的林木、假山、湖石、池塘,其间置一书斋,斋中绘一二文士坐立其间,或煮茶品茗,或谈诗论画。这不仅道出了他与朋友们的情谊,也从侧面彰显了当时江南的富庶繁华和风流蕴藉。
(二)花鸟贡献
文徵明的花鸟画表现出不同于前代的新特征和新趣味。他探索融合院体花鸟画技法与文人画审美,为明代花鸟画增加了创作程式与语言,注入了新活力和审美趣味。
从元代开始,以赵孟頫、钱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提倡 “古意说”,反对宋代院体花鸟画赋色浓艳的弊病,并试图将宋代的院体工笔花鸟画与文人画相结合。文徵明对这种融合的趋势进行了新的探索。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玉兰图卷》即是文徵明融合院体花鸟画技法与文人画审美的成功之作。文氏选择一株玉兰花的局部作为描绘对象,突出了玉兰花横向的姿态,通过对几组花朵的巧妙经营,形成了富有疏密节奏与韵律的画面效果。
花朵采用院体花鸟画的技法,用细致的线条勾勒出形状与姿态,再以白色表现花朵颜色,设色朴素淡雅。枝干运用淡墨随形依次写出,树枝的穿插疏密得当,用笔细致严谨而有笔墨趣味。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恰好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对比,一改前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与追求,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文徵明的花鸟画还改变了宋元文人花卉画中仅仅以 “枯木竹石”“兰梅水仙” 为取材范围的现象。他将禽鸟之类的物象穿插在传统竹石之间,并上升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作于嘉靖十年辛卯(1531 年)的《斗鸡图》,此时文徵明六十二岁,正值其画艺成熟时期。图中两块峥嵘怪诞的枯石后面生出几枝挺拔的翠竹,周围簇拥着数丛怒放的菊花。画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前面的两只鸡的描绘,一大一小,气势上剑拔弩张。图中鸡的造型准确生动,文氏通过浓淡相间的墨色塑造形体,点线结合,用笔虚实有度,构图空灵潇洒。文徵明在描绘现实生活中平凡而朴质的事物中寄托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绘画境界,这种新的尝试使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互融合,为明代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审美趣味。文徵明在这个融合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品德高尚轶事
(一)宽厚待人
文徵明在书画鉴定及题款时,尽显宽厚仁慈之心。在那个时代,书画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然而,文徵明却总是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幅作品和每一个人。当有人拿着假画请他鉴定时,他明知是赝品,却常常说是真迹。他并非看不出真假,而是考虑到卖画人的困境。他深知,大多数把家里字画卖掉的人,都是因为生活艰难。如果他一句话判定为假,这幅画便难以成交,卖画人的生活可能会更加困苦。
有时候,还有人拿着假画请他题款,他只要觉得画尚可,便会随手书与之,从不面露难色。他的这种行为,让吴中地区的许多书画贩子都对他心生感激。他给了别人一条活路,也展现了自己的大度和善良。他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他人的关爱,也反映了他对艺术的尊重。在他看来,艺术不仅仅是高雅的追求,更是一种可以温暖人心的力量。
(二)淡泊名利
文徵明一生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原则,不攀附权贵。当明朝第五代世袭唐王朱弥鍗派人从河南南阳携带黄金来苏州求画时,文征明坚决不肯接受。他连信都不愿拆开,闭门不见来使。面对黄金的诱惑,他毫不动摇,以各种理由婉拒 “命题画”。来使在文家门口徘徊数日,最终扫兴而归。
文徵明与官员交往时,也坚持君子之交,注重淡如水的模式。王廷在苏州当太守期间,每月都要去文征明家拜访三、四次。他深知文征明不喜欢攀附权贵,每次走到巷子口,都会让随从先回去,然后换上读书人穿的衣服,步履很轻地走进文征明的画室。一起谈文论艺时,到了吃饭时间,文征明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从不要求特殊待遇。王廷偶尔求画时,都是有偿的,而文征明也欣然接受这种君子之交的方式。
文徵明的这种淡泊名利的品质,使他在那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保持了内心的宁静和纯洁。他不被权势和财富所左右,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人生信念。
(三)生活自律
文徵明的生活简单而自律。他每日听童子唱曲,有琴音歌声相伴,便心情愉悦。晚上点灯后,一般只喝两瓯粥,然后读书、笔记,早睡早起。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他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他坚持每日习书,这种自律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年少时,因字丑被老师判为下等,从此他便发愤图强,每天练《千字文》十遍。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仅让他的书法水平日益提高,也成为了他人生的一种信念。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自律的力量,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文徵明的生活自律还体现在他对物质的淡泊。他不追求奢华的生活,而是专注于艺术的创作和内心的修养。他的这种品质,使他在那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显得格外珍贵。
七、艺术人生总结
文徵明虽生而晚慧、屡经坎坷,但凭借勤奋专注、长寿及高尚品德,在艺术上取得辉煌成就,成为江南文坛领袖。
文徵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幼年时开蒙极晚,在成长的道路上历经波折,然而他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诗文、书画、鉴藏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科举之路上,文徵明屡考屡败,多次参加乡试却始终未能中举。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好友唐寅,早早高中解元,风光无限。但文徵明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在挫折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坚持勤奋学习。即使在生活陷入困境时,他依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父亲的去世、与唐寅的失和以及经济上的困难,都没有打倒他。他以《风木图》寄托对父亲的哀思,同时继续坚持读书、作画,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文徵明的成功并非偶然。他的勤奋专注是他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年少时,因字丑被老师判为下等,他便暗下决心,每天坚持练习写《千字文》十遍。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他每天晨起必练字,90 岁仍能作蝇头小楷。在绘画方面,他广涉宋元诸家,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山水画作既有精致工整的 “细文” 风格,又有粗疏放逸的 “粗文” 风格;他的花卉画独具特色,将沈周朴茂浑厚的风格转化为精致典雅的意趣;他还引领了书斋园林式山水,为明代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审美趣味。
文徵明的长寿也为他的艺术成就提供了保障。他活到了九十岁,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他的几件传世名作如《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古木寒泉图》《真赏斋图》皆作于 80 岁左右,此时的他画法更加壮健老辣、果断潇洒,设色细腻精到,层次丰厚,呈现出一种精致而不失于拘谨,潇洒而不流于草率的格调,可谓愈老愈妙。
此外,文徵明的高尚品德也是他成为江南文坛领袖的重要原因。他宽厚待人,在书画鉴定及题款时,尽显仁慈之心;他淡泊名利,不攀附权贵,坚守自己的原则;他生活自律,每日习书,坚持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他的这些品质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总之,文徵明生而晚慧、屡经坎坷,但他凭借勤奋专注、长寿及高尚品德,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苏州乃至江南文坛的领袖。他的艺术人生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高尚的品德,即使起步晚、历经挫折,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