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 一封书信竟能展现魏晋风度?王羲之《游目帖》的文化密码

    2025-01-02草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书圣王羲之:传奇人生与书法大成王羲之乃东晋时期极为著名之书法家,其在书法领域之成就卓然,后世皆以敬重之心称其为“书圣”。其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于书法史上堪称经典之作。王羲之诞生于魏晋之际的名门琅琊王氏家族,其祖父叔父以及父亲皆于朝廷中担纲重要官职。自幼便接受了优良的书法启蒙教育,且追随卫夫人研习书法,此为其在书法之途的发展筑牢坚实根基。王羲之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太宁三年(325年)左右他经叔父王彬、岳父郗鉴荐举,任职秘书郎,得以»
  • (东晋)王羲之 小楷《佛遗教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含蓄收敛、稳健平和

    2024-12-23楷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作品以精湛的技巧、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更在书法艺术的审美和哲学深度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世尊称为 “书圣”。他的代表作《兰亭序》,以流畅自然的笔触、均衡和谐的布局以及充满韵律感的线条,展现了高超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佛遗教经》,全称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由姚秦时期的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此经是佛陀释迦牟尼入涅槃前对众弟子的教诲,也是留给后世所有渴望离苦得乐之人的得»
  • 晋 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兰亭八柱第三

    2024-12-17行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三月初三,正值上巳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当时人们到水边洗濯、清除污垢、祓除不祥的日子。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 42 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诗词会,也就是著名的 “兰亭雅集”。当时参与兰亭雅集的人物众多,皆是一时之俊彦,像谢安、孙绰、郗昙、王凝之等都在其列,可谓名流荟萃,规模宏大。雅集的内容丰富且充满雅趣,主要有修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等活动。众人先是进行修禊祭祀仪式»
  • 笔力透木,墨韵传千古:王羲之 “入木三分” 背后的书法故事

    2024-11-22行书草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 “书圣” 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作品《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出身魏晋名门琅琊王氏,自幼受家庭书法氛围熏陶,跟随卫夫人学书,后又遍习名家遗迹,博采众长。其一生历经多个官职,在不同任上均展现出对书法的执着追求。太宁三年(325 年)左右,王羲之经叔父王彬、岳父郗鉴荐举,任职秘书郎,得以浏览历代书法真品,为其书法技艺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此后,他担任过临川太守、武昌参军长史、江州刺史等职»
  • 道教经籍总集:《正统道藏》七部

    2024-10-30子部魏晋南北朝历史地理类宗教玄学类哲学类艺术类
    一、道藏七部的起源与发展道藏七部在南北朝时期出现并非偶然。当时,道家思想广泛传播,道教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三洞分别为洞真、洞玄和洞神,其 “洞” 字有 “通” 和 “同” 的涵义,意味着经典能引导人通向真理和仙境,且三部经典 “同一大乘”。四辅与三洞相互辅助,太清部辅洞神部,太平部辅洞玄部,太玄部辅洞真部,正一部遍陈三乘。三洞与四辅合称七部,构成了《道藏》的七大类。在发展历程中,《正统道藏》七部的排列顺»
  • (东晋)王羲之 行书 《快雪时晴帖》誉为 “二十八骊珠”“天下法书第一”“神乎技矣”“天下无双,古今鲜对”

    2024-10-13行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一、《快雪时晴帖》的艺术魅力《快雪时晴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璀璨明珠。其笔法圆劲古雅,提按顿挫节奏起伏平和,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匀整安稳,从容不迫,骨力中藏。整帖雍容古雅,圆浑研媚,或行或楷,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结体匀整安稳,以方形为主,行书中带有楷书笔意,富有轻快的节奏感。帖中 “羲之顿首” 以行草开头,“山阴张侯” 以行楷收笔,形式优美而富于层次。例如 “快” 字左右相»
  • 《百衲本二十四史》犹如 “百衲衣”由不同版本史书拼配而成 “中国最佳全本正史”

    2024-10-12史部明代清朝宋朝隋唐元朝五代十国秦汉辽金魏晋南北朝历史地理类先秦
    一、百衲本二十四史之概述百衲本二十四史是商务印书馆汇集不同版本史书拼配而成,犹如 “百衲衣”,由张元济主持,历经波折完成,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百衲本二十四史的诞生可谓是中国史学界的一座丰碑。张元济耗费巨资搜访宋元善本,从 1920 年商务印书馆开始辑印 “四部丛刊” 时便注意到《二十四史》版本问题,历经十余年努力,期间不断汇集珍贵版本。1926 年,商务印书馆发布预告称除《明史》仍用殿本之外,其它各史都将以珍罕的宋元古本为底本影»
  • 智永 草书 字帖 米字格-临摹学习 “疏处可跑马,密处不透风”

    2024-09-25草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一、智永草书的历史地位(一)传承二王,开唐新风作为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继承家学,笔法更接近 “二王” 本源,对唐代书法影响深远。智永既能严守王氏一脉家法,又能继往开来。他每日足不出户,精研家传笔法,通过 “退笔成冢” 的勤奋,将王羲之的《兰亭序》学习透彻,并写下草书《兰亭序》。其草书作品笔画秀润、行笔圆劲饱满,转折自然凝练,尽显魏晋风度。唐代李世民、武周武则天尤其推崇王氏一门书法,而智永作为 “二王” 笔法的正统传人,其作品无»
  • 智永 楷书 字帖 米字格-临摹学习

    2024-09-07楷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智永,本姓王,名法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孙。他生活在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大约生于梁武帝年间,卒于隋炀帝即位初年,历经梁、陈、隋三朝,据传活了近一百岁的高龄。智永早年出家为僧,后云游至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并在永欣寺居住长达三十年,因此人称“永禅师”。智永以书法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楷书和草书,能很好地传承王羲之的书法风范。他练习书法极为刻苦,据传在永欣寺阁上临书三十余年,写废的笔头装满五大竹簏,埋于地下,被称为“退笔冢”。此»
  • (东晋)王羲之草书长风帖摹本

    2024-08-26草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长风帖》是王羲之的草书作品,其摹本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用笔技巧:该帖用笔细腻精到,线条流畅而富有韧性,体现了王羲之高超的书法技艺。通过对摹本的观察,可以学习到王羲之的用笔方法,如中锋用笔、侧锋转换、提按变化等。这些技巧对于提高书法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构与章法:《长风帖》的结构严谨,字形优美,每个字的笔画安排和空间布局都恰到好处。同时,帖中的章法也非常出色,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和协调,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在赏析摹本时,可以注意观察字的结构和章法,体会王羲之在书法布局上的巧妙构思。»
  • (东晋)王羲之家族法书_唐摹万岁通天帖

    2024-08-21楷书草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万岁通天帖》又称《王氏门法书》。唐代钩填本王羲之一门书翰。纸本墨迹卷。《石渠宝笈》载:卷高八寸三分,横七尺八寸八分,共十帖:一、《姨母帖》王羲之书,行书;二、《初月帖》王羲之书,草书;三、《癤肿帖》王荟书,草书;四、《翁尊体帖》草书;五、《新月帖》王徽之书,行书;六、《廿九日帖》王献之书,行书;七、《王琰牒》王僧虔书,行书;八、《卿栢酒帖》王慈书,草书;九、《汝比帖》草书;十、《喉痛帖》王志书,草书。唐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67年),武则天向王方庆征集王羲之墨迹,方庆将家藏自十一代祖王导至曾祖王»
  • 《游春图》传奇:千年流转,国宝之光

    2024-08-18山水画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游春图》的故事,不仅是一幅画作的历史变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1. 艺术之源:展子虔的匠心独运隋朝画家展子虔,历经北齐、北周、隋三朝,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以其卓越的绘画技艺闻名于世。他擅画人物、山水、车马,尤其擅长用青绿勾填的技法表现自然山水,达到了“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游春图》正是他这一技法的集大成之作,画面以细腻的笔触和绚丽的色彩,描绘了初春时节贵族们踏青游玩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和谐之美。2. 宫廷流转:皇家的珍爱之物《游春图》自问世»
  • 一起读懂法书:(东晋)王羲之草书孔侍中帖唐摹本 赏析

    2024-08-18草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王羲之的《孔侍中帖》唐摹本,作为书法史上的瑰宝,不仅展现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孔侍中帖》原为唐代内府摹本,是对东晋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此帖共九行,前三行为“哀祸帖”,后六行为“孔侍中帖”,现藏于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该帖在奈良时期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后布施给东大寺,桓武天皇曾借阅并留下“延历敕定”朱文印记,见证了其悠久的流传历史。《孔侍中帖》以行草书体书写,笔画体态丰腴雍容,展»
  • 一起读懂法书:(西晋)索靖章草月仪章 赏析

    2024-08-18草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月仪章》,又名《月仪帖》,是西晋著名书法家索靖的章草代表作。索靖,字幼安,敦煌郡龙勒县(今甘肃敦煌)人,生活于公元239年至303年。他不仅是西晋时期的杰出将领,更以其卓越的书法成就名垂青史,被誉为“敦煌五龙”之一。索靖出身于世代为官的家庭,书法上传承自东汉大师张芝,其作品骨势俊迈,笔力雄健,风格险峻而坚劲,自成一家。《月仪帖》的书法风格法度严谨,每一笔一划都透露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锋芒尖锐,骨力非凡,展现了索靖书法特有的峻险与坚劲。作品的最大特点是笔画的跳跃与字势的»
  • 淳化贴 卷九卷十:王献之法帖

    2024-08-14草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淳化阁帖》是公元992年中国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组织编集刊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名家书法集帖,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圣经”。此帖共十卷,其中卷九和卷十专门收录了王献之的书法作品。王献之作为王羲之之子,与其父并称“二王”,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书法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献之的书法用笔流畅自然,刚柔并济。在卷九和卷十的法帖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运笔的灵活多变,既有雄浑有力的笔»
  • 兰亭雅集:流觞曲水间的诗酒风流与《兰亭序》传奇

    2024-08-04行书草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在东晋那个风华绝代的时代,有一个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穿越千年时光,依旧熠熠生辉,那就是王羲之与《兰亭序》中的“流觞曲水”佳话。这不仅是一场文人雅士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深度对话,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春日午后。兰亭雅集,春光无限公元353年,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巳佳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一场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雅集悄然拉开序幕。王羲之,这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邀请了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位社会名流与文化精英,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春日盛宴。»
  • 《洛神赋图》:一场跨越千年的浪漫之旅,追寻失落的神灵之恋

    2024-08-03人物画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在东晋那悠远而风雅的岁月里,有一位名叫顾恺之的画家,他以笔墨为舟,穿梭于现实与幻想的边际,绘制了一幅旷世奇作——《洛神赋图》。这幅画,不仅是一幅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浪漫之旅,它源自于曹植那篇脍炙人口的《洛神赋》,讲述了一段超越凡尘、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故事始于一个梦幻的清晨,曹植,这位才情横溢的文人,漫步于洛水之畔,心中满是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就在这时,一位绝世佳人,洛水女神,悄然降临于他的世界。她身姿曼妙,衣袂飘飘,仿佛是洛水之灵,带着不染尘埃的纯净与高雅,令曹植一»
  • (西晋)陆机小楷辩亡论二首

    2024-07-30楷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陆机的小楷《辩亡论二首》是西晋时期文学与书法相结合的杰出作品,不仅展现了陆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作品背景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陆机出身名门,为名将陆逊之孙、陆抗之子,然而在他20岁时,东吴灭亡,这一变故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创作。《辩亡论二首》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旨在探讨东吴灭亡的原因,并追述陆氏家族的功勋。文学内容赏析主题深刻:《辩亡论二首》上篇论述»
  •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晋.王羲之.行书.唐人双钩摹本.纸本.65500x3265像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24-07-26行书魏晋南北朝艺术类
    (原图尺寸:65500x3265像素 分辨率300dpi)《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作品,由唐代双钩摹本制成,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作品基本信息作者: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内容:《平安帖》、《何如帖》和《奉橘帖》三帖合裱为一卷,内容主要是王羲之给友人的书信及附带的赠橘便条。书体:行书,兼具楷书的工整与草书的流畅。材质:纸本,唐代双钩摹本。尺寸:纵24.7厘米,横46.8厘米(部分资料提及横47.3厘米,但主体尺寸一致)。二、作»
  •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德国巴伐利亚图书馆藏汉籍

    2024-07-20史部魏晋南北朝历史地理类
    北魏崔鸿所著的《十六国春秋》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纪传体史书:一、基本信息书名:《十六国春秋》作者:崔鸿创作年代:北魏(正光三年,即公元522年开始,全书则直至正光四、五年,即公元523-524年方告成)文学体裁:纪传体史书卷数:原书一百卷,另有序例、年表各一卷(现存版本有所不同,详见下文)二、内容概述《十六国春秋》记录了从西晋末年(公元304年)至北魏统一北方前(公元439年),中国北方及四川地区十六个割据政权的兴亡历史。这些政权包括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12共2页共32条记录20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