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书法家及画家,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于书法,精于绘画,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被称为“元人冠冕”。
《秀石疏林图》是赵孟頫所绘的一幅纸本长卷水墨画,尺寸为宽27.5cm,长62.8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以枯木新篁生于平坡秀石之间为主题,纯用水墨表现,是赵孟頫“书画同源”理论在绘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飞白法画石:赵孟頫运用飞白法(即书法中用墨水较干的笔快速划过形成的线条)来画石,表现了石头的硬度和质感,线条圆头圆脑却内含强劲的力度。
篆书法绘树:以篆书的圆笔来描绘树干,表现出古木的苍老斑驳,内涵力度。
八分法写竹:用隶书的八分法(即隶书的撇、捺以及横挑的波折)来写竹,竹之枝节圆劲有力,竹叶笔法起伏有致,与楷书中的“永字八法”相呼应。
画中巨石、古木与新篁交相掩映,构图紧密协调,线条圆转流畅,潇洒自如。枯树的嫩条新梢笔法快捷,用笔沉着,坡间杂草也采用楷书的撇捺用笔,法度整然。
赵孟頫在尾纸自题七言绝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首诗不仅总结了画面的技法特点,更深刻阐述了其“书画同源”的艺术理念,即绘画与书法在笔墨运用上的相通之处。
《秀石疏林图》不仅是赵孟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元代文人画的重要里程碑。它展示了赵孟頫在绘画上追求“古意”,强调笔墨意趣的艺术追求。这幅作品对后世文人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文人画向诗意化、书法化方向发展,为元末明初的“元季四大家”等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