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原文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撰写,他在仕途不顺、被贬滁州期间,借修建醉翁亭并撰写此文来抒发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之情。苏轼在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以楷书形式重新书写了这篇散文,并刻石立碑,表达了对欧阳修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的追慕之情。苏轼厌倦世俗官场,向往自然山水的恬静幽雅,以山水抒发自己远大的志向和宽大的胸襟,这种心境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表达的情感高度契合。
苏轼的楷书《醉翁亭记》用笔沉着冷静,点画精准到位,笔笔缜密,显示出深厚的书法功底。
其捺与撇笔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般自如萧散,既体现了楷书的稳重,又不失行书的灵动。
用墨丰腴肥厚,极少看到飞白、枯笔,显得雄强而又不失温润。
苏轼的楷书字形呈左低右高之势,整体端正敦厚,但又不失变化,给人以飘逸灵动之感。
在结体上,苏轼巧妙处理字中笔画的穿插关系,疏密得当,疏放自如,展现出高超的书法艺术水平。
整幅作品气韵生动,字里行间透露出苏轼豪放不羁、潇洒随意的性格特点。
元代赵孟頫评价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生动描绘了苏轼楷书的独特魅力。
苏轼的楷书《醉翁亭记》是其传世不多的楷书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苏轼卓越的书法技艺,也为后世书法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范本。
该作品用笔、用墨、结构的变化多端,使人感受到苏轼楷书天真自然、纯厚朴实的艺术风格。
《醉翁亭记》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也是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苏轼的楷书版本更是将文学与书法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该作品不仅体现了苏轼对欧阳修文学成就的追慕,也反映了他自身的人生追求和审美情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楷书《醉翁亭记》自问世以来备受赞誉,成为书法爱好者争相临摹的范本。后世书家对其评价甚高,认为该作品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该作品也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尚意”书风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