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枚,字载东,号殿抡,晚年自号枝窝头陀,松江府娄县(今上海松江)人,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前后,卒于乾隆十年(1745年)。他是雍正、乾隆两朝的宫廷画师,自幼沉浸在书画艺术之中,培养了深厚的艺术素养。雍正四年(1726年),陈枚经画家陈善推荐入宫,任内务府掌仪司员外郎,在宫中供职长达十七年之久。陈枚以其精湛的技艺深受雍正皇帝的赏识,创作了众多佳作,但后因用眼过度导致视力减退,于乾隆五年(1740年)左右离宫南归,乾隆十年病逝。
《山水楼阁图册》作为陈枚的代表作之一,采用了绢本设色的传统绘画形式。绢本,即以丝织品为绘画载体,其质地细腻,光泽柔和,非常适合表现细腻入微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层次。设色,则是在线描的基础上敷以色彩,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陈枚在此册中,巧妙运用绢本的特性,结合精湛的设色技巧,使得每一页都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
《山水楼阁图册》共十二页,每页纵31厘米,横25.3厘米,自题“陈枚恭画”,并钤有“陈枚”印鉴,足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此册以圆明园的建筑和山川景色为主题,画面构图精巧,线条流畅,色彩和谐,既展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深远,又融入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法和立体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
仔细观赏,不难发现陈枚在创作此册时深受郎世宁等西洋画家的影响。他巧妙地将西洋透视法应用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使得画面中的建筑、山石、树木等物象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令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园林之中。同时,陈枚又保留了宋代院体画的精致与细腻,使得整幅作品既具有科学的写实性,又不失艺术的浪漫情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化为灰烬。而陈枚的《山水楼阁图册》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成为记录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唯一视觉资料,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陈枚的《山水楼阁图册》不仅是一幅杰出的艺术作品,更承载着一段段动人的传奇故事。从陈枚北上京城求取功名,到闭门不出潜心研究书画;从陈善的慧眼识珠,到兄弟二人共同的艺术追求;再到入宫为画师,受雍正皇帝重视,每一幕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励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