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咏图》作为北宋画家张先的唯一传世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十咏图》创作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 年),当时张先已 82 岁高龄。
张先出于对父亲的怀念,翻阅父亲生前诗作,其中一首七律《吴兴太守马大卿会六老于南园人各赋诗》的最后两句 “它日定知传好事,丹青宁羡洛中图” 触动了他,成为他创作《十咏图》的引子。
在这样的创作契机下,张先开始了《十咏图》的创作。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吴兴南园的美景以及其中的人物活动。这幅画不仅展现了张先的绘画技艺,更承载了他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对那个时代的美好回忆。
《十咏图》是一幅山水人物画。画卷开首部分是吴兴南园一角,主体建筑为一座重檐歇山顶的楼阁,相配小亭栏杆回环曲折,花草树木掩映,庭中有鹤,亭角有花一株,环境幽雅而气象恢宏。楼阁内,马太守正陪二老对坐弈棋;小亭内,二老手扶栏杆,一面赏景一面闲话;另二老或携琴或曳杖,款款而来。
此外有童仆衙役陪伴侍候。这一段表现了三首诗的内容,除了前述一首之外,还有《庭鹤》《玉蝴蝶花》二首。南园临水而建,湖对岸远渚汀洲,村庄茅舍,树木葱茏,群山耸翠,依次表现出《孤帆》《宿清江小舍》《归燕》《闻砧》《宿后陈庄偶书》《送丁秀才赴举》《贫女》七首诗的内容。
从艺术价值来看,《十咏图》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将吴兴地区的山水美景和人物生活展现得栩栩如生。无论是蜿蜒流淌的江水,还是起伏迷离的山峦,都以极其精湛的技巧和绘画功力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幅画作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更表达了画家对于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同时,画家对画面的整体布局也独具匠心。为了突出 “六老会” 这场重头戏,画家使用界幽刻而雅集的场景,右幅的前景由主客厅和望江亭组成一庭院,围以石栏,把六老和其他宾客大致分成三组。主客厅为一重台阶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内以川水屏风隔出正厅,厅内有二老对弈,右侧一老正准备执棋,引起一旁观弈的老翁的注意。
主客厅的左侧为一临江而建的方亭,其中有二老交谈、亦扶栏观景,神态怡然。此外,庭院中还有侍从走动,以此与卷首处相照应。作为点景之物,庭院植有华树垂柳,还有一仙鹤登栏欲飞,藉以点出第二首诗 “庭鹤” 和第三首诗 “玉蝴蝶花” 的意趣所在。
从右幅进入中幅,有 “孤帆” 等五诗,中景、远景中的人物、景物、事物都连属得非常自然,其江乡风物,后人辞章中有所印证。左幅之景以比较典型的 “燕家景” 布置,表现 “送丁秀才赴举” 一题十分恰当,它通过宾主辞别的场面使画境递远,直送出画面,有不言之妙。
左上角的 “贫女” 诗和左下方一村妇在简陋的茅屋中辛勤织布的画面可谓全图的收笔,象征性十分明显。
《十咏图》不仅是一件珍贵的绘画作品,而且其文献价值也同样重要。它所记载的北宋时期文化活动及有关人物的活动,都是惟一现存的第一手资料。北京市少年宫美术书法部部长纪东评价道:《十咏图》不仅是一件珍贵的绘画作品,而且其文献价值也同样重要,它所记载的北宋时期文化活动及有关人物的活动,都是惟一现存的第一手资料。
《十咏图》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为人们研究宋代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学、书法、美术等都提供了新的课题和证据。
在历史传承方面,张先之后,《十咏图》流传于世。据卷尾 “悦生”“秋壑”“秋壑玩赏” 三印,可知南渡后此画曾入藏宋理宗权臣贾似道家。淳祐九年(1249 年)又为周明叔(南宋词人周密之父)所得。此画原为清宫收藏,溥仪以赏溥杰的名义将画盗出宫廷,后携至长春。伪满政权覆灭时,此画被窃,此后 50 年中不知下落。
1995 年,在北京瀚海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中此画才再度面世。故宫博物院根据徐邦达、启功、刘九庵等专家的建议,并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以 1800 万元竞价将此画购回,使这件国宝找到了它应有的归宿。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用这么多的钱保护一件国宝,用启功先生的话说:“两个字,值得。”
画前引首有清乾隆皇帝弘历手书 “诵芬写妙” 四字,拖尾有南宋陈振孙,元颜尧焕、鲜于枢、脱脱木儿四跋,画中有北宋孙觉一跋。本幅上有南宋贾似道 “悦生”“秋壑”“秋壑玩赏” 等印,明初 “典礼稽察司印” 半印,清乾隆、嘉庆宝玺十余方,又溥仪印三方。
这些题跋与印章不仅增加了《十咏图》的艺术价值,更使其成为研究北宋时期文化活动及有关人物的重要资料。陈振孙作为南宋著名的藏书家和目录学家,他的跋记录了对画中人物的详细考证,为后人研究此画提供了重要依据。
画中的诸多印章也见证了《十咏图》在历史长河中的流传历程,从南宋理宗权臣贾似道家,到周明叔,再到清宫收藏,后又历经波折,最终被故宫博物院购回。
《十咏图》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将吴兴地区的山水美景和人物生活展现得栩栩如生。其山石皴法及布置方法继承北派山水,属于荆浩、关同体系。
从画面中可以看出,画家对山水的描绘极为精湛,无论是山峦的起伏、江水的流淌,还是树木的姿态、花草的点缀,都展现出高超的绘画技巧。画家运用细腻的笔触,将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使观者仿佛置身于吴兴的山水之间。
《十咏图》体现了庶族土大夫阶级审美观,是北宋大幛全景山水兴盛局面的认识基础,对抒写吴兴风物人情的画卷具有直接指导意义。这幅画展现了北宋士绅理想生活的缩影,强调琴棋诗画的陶冶和山川造化的供养。画中的人物儒雅风流,气氛轻松愉快,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种审美观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也为后世的绘画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十咏图》记载了北宋时期文化活动及有关人物的活动,是现存的第一手资料。
画中有北宋孙觉一跋,画前引首有清乾隆皇帝弘历手书 “诵芬写妙” 四字,拖尾有南宋陈振孙,元颜尧焕、鲜于枢、脱脱木儿四跋。本幅上有南宋贾似道 “悦生”“秋壑”“秋壑玩赏” 等印,明初 “典礼稽察司印” 半印,清乾隆、嘉庆宝玺十余方,又溥仪印三方。
陈振孙根据南园立石对各种人物作了详细笔录和考证,虽刻石在元代毁灭,但颜尧焕的跋记录颇详。这些题跋与印章不仅增加了《十咏图》的艺术价值,更使其成为研究北宋时期文化活动及有关人物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