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誠齋集》明刊本概述
(一)《誠齋集》作者及内容简介
1. 杨万里其人
杨万里出生于北宋末年,成长于动荡不安的年代。他自幼丧母,但在父亲的影响下,勤奋读书,广拜名师,积累了深厚的学识。23 岁科考失利后,他并未气馁,继续努力,终于在 27 岁考取进士,踏上仕途。
杨万里的一生历经高宗、孝宗、光宗三朝,他立朝多大节,敢于直言进谏。他曾为国家大事多次上奏,如乞留张栻、力争吕颐浩等配享及灾变应诏诸奏,展现出刚直鲠言的风节和对国家的忠诚。
2. 《诚斋集》内容
《诚斋集》共一百三十三卷,包括诗四十二卷、赋三卷、文八十七卷、附录一卷。诗歌部分依年代分编为多个集子,共存诗四千二百余首。
其诗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时政的关切之作。如《初入淮河四绝句》,诗人奉命迎接金使时,面对原为宋朝心腹之地如今却成宋金疆界的淮河,即景抒怀,诗中充满沉痛忧愤之情。《雪霁晓登金山》《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等诗也表现了爱国情怀。
《读罪己诏》力劝孝宗发奋自强,《道逢王元龟阁学》表达对奸党得势、忠良被逐的愤慨,充满批判朝政的精神。
还有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竹枝歌》《插秧歌》生动描写劳动场面,《悯农》《悯旱》反映民生疾苦,表达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但杨万里更多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他把自然界的大小景物都写入诗中,无论是高山流水,还是戏蝶飞花。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通过丰富新颖的想象,使之得到生动风趣的表现。如《晓行望云山》中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姜夔戏称他 “处处山川怕见君。”
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人,终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时号 “诚斋体”。“诚斋体” 风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特征和动态,通过想象生动表现;二是幽默诙谐,寓感愤和讽刺于诙谐之中;三是以俚语白话入诗,语言自然活泼。
《诚斋集》中的一些序文反映了杨万里的诗歌理论。他提出 “诗也者,矫天下之具也”,认为诗歌应有为而作,起到扬善讽恶的社会作用。他积极提倡诗的 “风味”,主张委婉含蓄的表现方法,崇尚创新,反对墨守成规,倡导 “晚唐异味”。
(二)明刊本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1. 历史背景
元明两朝均无《诚斋集》重刊本,直到清乾隆年间,诚斋后人才将文集、诗集重新编次刻版。明刊本在这一历史脉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连接了前朝与后世对杨万里作品的传承。
2. 意义
明刊本为后世研究杨万里的文学成就、诗歌风格以及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它保留了杨万里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后人能够深入了解他的创作历程和思想变化。同时,通过对明刊本的研究,可以窥探南宋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南宋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二、《誠齋集》明刊本的特点
(一)诗歌风格特点
1. “诚斋体” 的独特风格
杨万里的诗歌以 “诚斋体” 著称,其独特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通过丰富新颖的想象,使之得到生动风趣的表现。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杨万里的笔下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他能敏锐地察觉到景物的细微变化,并用独特的视角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将其描绘出来。例如《晓行望云山》中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通过对云山在黎明时分的奇妙变化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
其次,幽默诙谐,形成新的手法与情调。杨万里往往寓感愤和讽刺于诙谐之中,使诗歌既具有趣味性,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如《观蚁》:“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 以蚂蚁的渺小与贪婪,暗喻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以俚语白话入诗,语言自然活泼。杨万里摒弃了传统诗歌中晦涩难懂的文言词汇,大胆采用俚语白话,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易于理解。这种语言风格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为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2. 诗歌风格的形成原因
“诚斋体” 诗歌风格的形成与杨万里提倡的 “活法” 密切相关。“活法” 强调突破形式主义的束缚,使诗歌创作既遵循一定的规律,又能自由发挥,展现出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中,汲取了江西派积极理论,如从尚风致而不尚形貌这一点来理解江西派的特色,积极提倡诗的 “风味”,主张委婉含蓄的表现方法。同时,他对前人的推崇能脱离江西诗派偏见,既肯定杜甫、黄庭坚的诗歌成就,也力赞李白、苏轼的文学风采。
杨万里崇尚创新,反对墨守成规,倡导 “晚唐异味”。他不断探索新的诗歌表现手法和题材,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融入诗歌创作中,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这种创新精神使他的诗歌独具特色,最终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二)文学理论体现
1. 诗歌理论主张
杨万里提出 “诗也者,矫天下之具也”,认为诗歌应有为而作,起到扬善讽恶的社会作用。在他看来,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能够影响社会、矫正人心的工具。他的诗歌中常常表达对时政的关切,对奸党得势、忠良被逐的愤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都是这种诗歌理论主张的具体体现。
他还提倡诗的 “风味”,主张委婉含蓄的表现方法。杨万里认为诗歌应该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通过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这种主张使他的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更加细腻、动人。
此外,他倡导 “晚唐异味”。杨万里对晚唐诗歌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晚唐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创新之处,值得借鉴和学习。他将晚唐诗歌的一些特点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使 “诚斋体” 更加丰富多彩。
2. 以禅喻诗的特点
在一些诗文中,杨万里表现出以禅喻诗的特点。他将禅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入诗歌创作中,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表现手法。以禅喻诗使诗歌更加富有哲理和深意,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这种特点不仅体现了杨万里对禅学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精神。
三、《誠齋集》版本流传
(一)版本源流
1. 杨万里生前诗集刊刻情况
杨万里生前自编诗集为八,分别刊刻于淳熙、绍熙年间,学界称为 “宋淳熙绍熙间递刻本”。这些诗集包括《江湖集》《荆溪集》《西归集》《南海集》《朝天集》《江西道院集》《朝天续集》《江东集》。此外,还有一部无序的《退休集》,应成集于杨万里身后。
2. 嘉定元年编定《诚斋集》
嘉定元年,杨万里长子长孺将诗与未刊文章重新编定为一百三十三卷,题曰《诚斋集》。端平初,由门人罗茂良校正付印,即 “宋端平本”。每卷卷末有 “嘉定元年春三月男长孺編定 端平元年夏五月門人羅茂良校正” 字样,书尾有刘炜叔端平二年跋。此本虽曾遭火厄,有残阙与抄配之处,但大体保存完整,洵为最善之本。
3. 明清抄本及刻本情况
元明两朝均无《诚斋集》重刊本,直至清乾隆五十九、六十年,诚斋后人才将文集、诗集重新编次,再付剞劂,改题为《杨文节公文集》《杨文节公诗集》。
国内所藏明清抄本众多,皆属端平本系统,但多经后人改窜。其中较重要的抄本有上图藏明莫是龙辑本七十卷、上图藏明末毛氏汲古阁抄本一百三十三卷、国图藏清顾麐士校并跋明末毛氏汲古阁抄本一百三十三卷、国图藏清翁同龢跋明末毛氏汲古阁抄本一百三十三卷(存十五卷)、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明抄本一百二十卷、国图藏清初抄本一百三十三卷、北大藏清抄本一百三十三卷、浙图藏清沈复粲校并跋清道光十年鸣野山房抄本一百三十三卷、国图藏清抄本一百三十三卷(存一百二十二卷)、苏图藏清抄本一百三十三卷别集二卷附录一卷、南图藏清丁丙跋清朱文懋校清抄本一百三十五卷目录三卷、国图藏清抄本一百二十卷。
明刊本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为研究版本演变提供了线索。明刊本的出现,连接了前朝与后世对杨万里作品的传承。在明清抄本及刻本中,诗文选本有元余卓刻本《诚斋四六发馥》、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宋诗抄》、康熙三十二年刻本《宋十五家诗选》;《天问天对解》有明崇祯十年古香斋刻本及清初毛昇、林学本刻本;《诚斋诗话》有清抄本、清星凤阁赵之玉抄本;《淳熙荐士录》有清蔡名衢、丁丙跋清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