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在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擅长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的程度,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 “宋四家”。《十七帖》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 “书圣” 的杰作,共收录了王羲之的 29 封书信,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其草书风格独特,笔法流畅,气韵生动,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米芾临《十七帖》,将两位书法巨匠的艺术魅力融合在一起,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宋黄伯思赞道:“此卷逸少书中龙也。” 朱熹亦曰:“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真无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 米芾临《十七帖》真草对照,甚得原作精髓,为古往今来学习草书的优秀范本。
一、米芾临十七帖与原帖对比
(一)原帖概述
- 《十七帖》的作者是王羲之。其历史背景为东晋时期,这一时期战乱频繁、王朝迭起,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深思,向往归隐生活,玄学盛行,书法以自然、萧散的书风为主,王羲之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十七帖》得名由来是因卷首有 “十七” 二字,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一组书信,共 29 封,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 《十七帖》在书法史上地位极高。唐李世民非常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下旨辑编其作品,“十七帖” 便是其中一卷。宋黄伯思赞道:“此卷逸少书中龙也。” 朱熹亦曰:“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真无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 它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之一,也是小草书体的典范,被书家奉为 “书中龙象”,在草书中的地位相当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新序》在行书中的地位。
(二)米芾临本特点
- 米芾临《十七帖》真草对照,甚得原作精髓。此为宋代米芾临《王羲之十七帖》的摹本,高清晰楷书对照,内容为信札,书写随便,颇见天趣,且笔力雄健,法度谨严,为古往今来学习草书的优秀范本。
- 米芾临摹的十七帖,力求每一笔与晋人仿佛,无一笔荒诞与草率。他临摹的十七帖,行气十足,动如流水,王羲之的风流和洒脱 “顿还旧观”。这体现了米芾对笔法、墨法和章法的出色理解,以及他的自信、虔诚和敬业。
二、宋米芾临十七帖的特点
(一)笔法特点
- 米芾作书讲究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笔笔率意却从不大意。米芾在书法创作中,对这一原则的践行极为严格。他的每一笔画都蕴含着丰富的变化和深意,看似随意挥洒,实则经过精心构思。在书写竖画时,不仅注重收笔处的圆融,还在笔画终端时笔尖触纸且立,体现出 “垂露” 之美。同时,无论向哪个方向行笔,都有收笔的动作,且这个收笔包含两层含义,既使笔画有个完整的结束,又为下一笔的起笔做好铺垫。
- 恪守笔笔有来处的虔诚。米芾没有现代人不临帖却有妄胆的盲目自信,而是对传统书法有着深深的敬畏之心。他临摹古人书法,力求每一笔都与晋人仿佛,无一笔荒诞与草率。这种虔诚的态度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传统的韵味,又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二)章法特点
- 字形虽各自独立,但笔画之间呼应相顾。米芾版王羲之十七帖,字形虽看似各自独立,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笔画之间有着紧密的呼应关系。每个字的笔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字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呼应相顾的章法特点,使得作品在整体上具有一种和谐的美感。
- 行气十足,动如流水。米芾临摹的十七帖,行气十足,笔画之间的连贯性如同流水一般自然流畅。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有了生命,在纸上舞动着。这种动如流水的行气,体现了米芾对书法节奏和韵律的出色把握,也展现了他高超的书法技艺。
三、宋米芾临十七帖的艺术价值
(一)对草书学习的范本意义
- 笔力雄健,法度谨严,为学习草书的优秀范本。
米芾临《十七帖》笔力雄健,法度谨严,每一笔画都蕴含着丰富的变化和深意。其草书既有传统的韵味,又融入了米芾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对于学习草书的人来说,此帖不仅能让人感受到草书的魅力,还能通过真草对照的方式,省去查字典的麻烦,更好地理解草字的结构和写法。无论是笔画的粗细变化、转折的处理,还是整体的布局和章法,都为草书学习者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 省去查字典的麻烦,高清楷书对照便于学习。
米芾临《十七帖》采用高清楷书对照的方式,让学习者在遇到不认识的草字时,可以轻松地对照楷书进行识别。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学习者能够更加专注于草书的笔法、墨法和章法的学习。同时,楷书的严谨法度也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草书的规范和要求,为草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 展现了米芾精湛的技艺和对书法的狂热与尊重。
米芾临摹的十七帖,力求每一笔与晋人仿佛,无一笔荒诞与草率。他对笔法、墨法和章法的出色理解,以及恪守笔笔有来处的虔诚,展现了他精湛的技艺。他的那句 “颜鲁公行字仅数行可观,真便入俗品” 的狂言,正是他精湛技艺后的自信,也代表着对书法的那片狂热和尊重。这种对书法的执着和热爱,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他们不断追求书法艺术的高峰。
- 为后人临摹古人书法提供了范例。
米芾临《十七帖》为后人临摹古人书法提供了范例。他在临摹过程中,不仅注重形似,更追求神似,力求将原作的精髓展现出来。这种对古人书法的敬畏之心和严谨的临摹态度,为后人树立了榜样。通过临摹米芾的临本,后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书法的神韵和技法,从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同时,米芾临本也为后人研究书法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书法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