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古籍>国画>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每个人都能轻松的看到古今传世佳作!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一初唐风云与阎立本传奇
大唐是让无数后人特别向往的繁华时期。国家的实力超级强大,好多邦国都纷纷跑来朝见,还献上了贡品。文化艺术就像盛开的花儿一样,绚丽地开放着;它们互相比较谁更美,都争着展现自己的魅力,彼此比着谁更漂亮。阎立本出身极为显赫,家族门第高贵,外祖父乃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父亲阎毗身为殿内少监,母亲是清都公主,兄长阎立德更是在唐太宗时期官至将作大匠,主持修建长安外廓与城楼这般重大工程。生长于如此满溢着艺术与才情氛围的家庭,阎立本自幼便浸淫在绘画、工艺与建筑的知识海洋中,天赋与勤奋交织,令他年纪轻轻便崭露头角。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隋朝那会儿,他就已经在担任朝散大夫以及将作少监之类的职务了,这些职务使得他很受看重。待唐武德初年,李渊建唐,阎立本兄弟毅然归顺秦王李世民,他担任库直一职,成为李世民身边的亲信。此后多年,他在仕途上稳步迈进,历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等要职,更是参与诸多重大历史时刻的记录。像贞观十年,为纪念大唐开国武功,他绘制“昭陵六骏”草图;贞观十四年,文成公主入藏这一促进民族融合的大事,他用画笔定格于《步辇图》之中;贞观十七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问世,亦是出自他手,为大唐的荣耀与辉煌留下不可磨灭的视觉印记。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他不但在艺术领域成就非凡,还独具眼光,在唐高宗永徽年间担任河南道黜陟使之际,赏识且大力推荐了当时还仅是小吏的狄仁杰,为大唐朝廷发掘出一代名臣。直至总章元年,阎立本荣升宰相(右丞相),封博陵县男,达到仕途巅峰,虽时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这般略带调侃的评价,却也恰恰佐证了他在丹青绘画方面无人能及的卓越地位。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二、《萧翼赚兰亭》故事探秘
(一)太宗的执念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开创贞观之治的一代雄主,在文治武功之余,对书法艺术痴迷至深,尤其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奉若神明。他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将王羲之书法赞为“尽善尽美”,还在弘文馆设置书法一科,广纳书法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为师,亲自临摹王羲之作品,与诸臣研讨书法精妙,其书法造诣颇高,流传有《温泉铭》《晋祠铭》等碑刻更是首创行书入碑之举,足见其对书法的热爱与钻研。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不过在他那琳琅满目的王羲之藏品中,独缺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到处展开打听的行动,知道“《兰亭序》”在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和尚那里。智永和尚去世之后,就把它传给了弟子辩才和尚。太宗心急似火,多次将辩才召来,给予高官厚禄以及金银财宝,仅仅是为了让辩才献出《兰亭序》。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辩才和尚坚决地说,他师父活着的时候,确实见到过这帖子,可因为经历了战乱,真迹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不管太宗怎么劝他,他一直都没改变主意。太宗特别无奈,只好让辩才回寺庙去。不过他心里的那种坚持,反倒更强烈了。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二)萧翼登场
唐太宗正发愁的时候,尚书仆射房玄龄给太宗推荐了监察御史萧翼。萧翼的身世挺特别,他是梁元帝的曾孙,从小就看了很多书,脑子转得特别快,这人既机灵又有谋略,很会谋划事情,对书法也研究得很深,对二王书法的关键之处都清楚得很。太宗一听,好像看到了一丝希望,马上召见了萧翼,把重要任务交给了他。萧翼非常清楚此任务的艰难程度,如果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前去,肯定会引发辩才的警觉,这样就很难完成任务。所以他向太宗请求要了几幅王羲之父子的杂帖,接着脱掉了官服,换上了一套虽然破旧但很整洁的书生衣服,伪装成一个来自山东的落魄书生,乘坐商船,顺着那悠长的运河,朝着辩才所在的浙江绍兴永欣寺慢慢前行而去。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到了永欣寺的时候,天差不多快傍晚了,夕阳的余光照在寺院的飞檐斗拱上,能隐约看到一抹暖黄色的光。萧翼装出一副很平常的样子,在寺院的走廊里慢慢走着,一边假装在欣赏那一幅幅壁画,一边还时不时把目光轻轻地投向辩才的禅房。待见到辩才,他恭敬行礼,自称北方来卖蚕种之人,顺道游历至此,仰慕佛门圣地,言辞恳切,态度谦逊。辩才见到他,虽说穿着朴素,可气质挺独特的,并且说话特别文雅,心里一下子就对他有了好感,接着就邀请他进到房间里喝茶。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二人于禅房之中,下棋抚琴,谈诗论文,从古今史略到诗词歌赋,从琴棋雅趣到佛门禅理,竟发现彼此志趣相投,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直至夜深,方才依依惜别,约好日后再聚。此后数日,萧翼时常携着美酒佳肴前来,(接着)与辩才和尚一起吟诗唱和,谈天说地,彼此之间的感情日益深厚。辩才和尚越发把他当作知己,寺院中的僧人看到萧翼常常来来往往,(之后)也逐渐习以为常了,对他完全没有防备之心。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三)智取兰亭
随着交往慢慢变深,萧翼感觉时机慢慢到了,接着就开始运用他的“谋略”。一日他拿出一幅曾祖父梁元帝所画的《职贡图》书帖请辩才和尚指教。辩才和尚慢慢打开书卷,眼睛瞬间就被那笔墨里蕴含的神韵给紧紧吸住了,他不停地发出赞叹声,对萧翼的家学渊源,也用另一种眼光去审视了。萧翼见状,趁热打铁,故作不经意地提及自己自幼酷爱二王书法,还珍藏着几件他们的真迹。辩才和尚一听,眼中放光,忙不迭地请求一观。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次日萧翼如约带来几幅王羲之父子的字帖,辩才和尚小心翼翼地展开,细细品鉴,良久微微摇头道:“真迹倒是真迹,只是并非其中最佳之作。”萧翼心中暗喜,面上却佯装诧异,追问辩才和尚所言何意,辩才和尚迟疑了一会儿,终究没法隐藏心里的骄傲,慢慢说道:“我有一张纸,是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那绝对能算书法的极品,跟这些相比,差别可大了。””萧翼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故意装出一脸怀疑:“数经战乱,《兰亭序》怎会还在世,想必是后人临摹的赝品吧。”辩才和尚见萧翼不信,又气又急,当下决定让他见识见识真品,遂登上木梯,从屋梁上的暗龛之中,取出一个精心包裹的匣子,层层打开,《兰亭序》真迹展露眼前,那飘逸洒脱的字迹,仿佛带着千年前兰亭雅集的酒香墨韵,扑面而来。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萧翼强压心中震撼,不动声色,细细端详一番后,却故意摇头,指出几处“疑点”坚称是假。辩才和尚怎肯相信,二人你来我往,争论不休。辩才为证其真,此后便不再将《兰亭序》藏于梁上,而是与萧翼带来的二王杂帖一同置于书案,日夜揣摩比对,萧翼也趁机频繁出入禅房,彻底融入了辩才的生活。终于一日午后,辩才和尚应约外出赴会。萧翼听闻此消息后,即刻奔赴永欣寺,神态依旧如常,对那小和尚谎称自身有书帖遗忘在房中,那小和尚并未对其有所怀疑,便爽快地打开了门。萧翼大步迈“了”禅房目光牢牢锁定书案“上”的《兰亭序》,接着迅“速”将其与二王的杂帖一同揣“进”怀中随后转身快步离去。出得寺门,他直奔永安驿,向驿长亮明身份,出示太宗御旨,急令驿长通报都督。都督齐善行得知消息后,立刻采取行动,紧接着迅速前往拜见萧翼,随后便安排人手把辩才和尚接了回来。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辩才和尚赶紧跑回来,还没走进驿站呢,就听到御史要召见他,他心里暗暗地有了一种不安的感觉。等看到萧翼穿着官服,手里拿着圣旨,再瞅瞅那空荡荡的书案,一下子他就像被雷劈了似的,当场就晕过去了。过了好长时间才醒过来,他看着萧翼离去的方向,眼神里全是悲愤和绝望的情绪。萧翼则马不停蹄赶回长安,将《兰亭序》呈献给唐太宗。太宗龙颜大悦,当即大摆宴席,犒赏萧翼与群臣,对萧翼加官进爵,赏赐无数珍宝。而辩才和尚,经此打击,一蹶不振,虽太宗后来念其年迈,赐下诸多财物,他却无心享用,用赏赐造了一座三层宝塔供奉于永欣寺后,郁郁而终。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不过后世的人们,对萧翼获取《兰亭序》的真实情况,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一说是萧翼博得辩才信任后,辩才取出《兰亭序》共赏萧翼当即亮明身份,“即出太宗诏札,以字轴置怀袖间”,光明正大地取走字帖;还有一说是取《兰亭序》者非萧翼,而是书法家欧阳询,版本各异,给这段故事增添了诸多神秘色彩。不过无论过程如何,《兰亭序》最终落入太宗之手。此事件使其成为大唐宫廷极为珍贵的瑰宝,亦激发后世许多人对其真实下落的好奇与探索。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三阎立本笔下的故事呈现
(一)画面布局巧思
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就像一场很精彩的戏被定住了一样,画卷慢慢展开,在这个过程里,人物的安排看起来是错落着的,一下子就把看画的人带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化的初唐下午。画面正中间,辩才和尚和萧翼面对面坐着,这种样子就好像舞台上的主演一样,牢牢地占据着视觉的重点位置。辩才和尚穿着袈裟,稍微侧了下身子,脸蛋圆圆的,眼睛很有神,还透出一些慈祥的样子。他的手动作很轻,就好像在讲佛门的禅理呢;又像是刚刚把《兰亭序》背后的故事讲完一样。坐着的时候很稳,完全展现出了高僧的风范,仿佛岁月积累下来的东西都集中在这一个蒲团上了。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萧翼则一袭书生装扮,身姿挺拔而又不失谦逊,他微微前倾,头部轻抬,目光专注地凝视着辩才,嘴角似有一抹不易察觉的浅笑,透着狡黠与得意,手中或许还轻轻捻着衣角,那是他佯装镇定的细微动作,将一个胸有成竹却又竭力隐藏心机的谋士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二人身旁,侍奉的童子与僧人各司其职,为这场“智斗”增添了生动的背景板。童子身材很伶俐,眼神特别机灵,紧盯着手里的茶盏,随时准备给两人添茶。他的存在,让画面有了一丝灵动的青春味道;僧人面容平静,默默地煮着茶,升起的水汽,好像把紧张的气氛慢慢渲染开了。这样既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又暗示着这场较量正隐藏着暗流。整个画面主次分明,人物关系通过位置、姿态神情的精妙安排一目了然,观者无需多言,便能感知到故事的紧张与精彩。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二)笔墨神韵
在用笔上,阎立本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技艺。线条这一绘画最基本的元素,在他手中仿若被赋予了生命。勾勒人物轮廓时,笔锋刚劲有力,如铁画银钩,精准地捕捉到每个人物的骨骼形态,萧翼挺拔的身姿、辩才宽厚的肩膀,都在这一笔一划间跃然纸上;描绘面部细节时,线条却又轻柔婉转,似春风拂柳,细腻地刻画出人物的神情变化,从辩才的眼角细纹到萧翼的飞扬眉梢,无不展现出其细腻的观察力与精湛的表现力。
在表现衣物质感时,他更是一绝,辩才的袈裟,线条疏密有致,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呈现出织物的厚重与褶皱的层次感,仿若触手可及那粗糙的纹理;萧翼的书生袍,则线条流畅简洁,随风而动的衣角,飘逸轻盈,尽显文人的洒脱。设色方面,阎立本采用淡雅古朴的色调,以墨色为主,辅以少量的青、赭等色既贴合初唐崇尚简约质朴的审美风尚,又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让观者仿若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亲眼见证这场惊心动魄的“书法骗局”。墨色的浓淡干湿,如同音乐的节奏韵律,在画面上演奏出一曲无声的华章,浓墨突出人物主体,强调关键部位,淡墨渲染背景,烘托气氛,干湿交替间,让画面层次丰富,虚实相生,宛如梦幻泡影,却又真实可触。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三)艺术价值解读
《萧翼赚兰亭》,不仅是一幅画了,更是一部蕴含初唐时期历史与文化的珍贵杰作。从文化审美这一角度来看,它将初唐时期对魏晋风度的推崇与传承给折射了出来。在画面之中,人物所展现出的那种高雅气质,以及他们谈诗论道的场景,这些都无一不是那个时代的文人墨客在追求精神富足、崇尚文化交流方面的一个缩影。这个时候佛教元素的融入,如辩才和尚的僧袍、寺院背景等,反映出佛教在初唐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与世俗文化的交融共生。
于历史研究而言,它宛如一扇时空之窗,为后人记录下这一传奇故事的关键瞬间。虽文字史料对事件有详细记载,但阎立本的画作却赋予其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千百年后的我们能够亲眼目睹萧翼的智谋、辩才的神态,感受那个时代人们对书法艺术的炽热追求,补充了文字难以尽述的细节,使历史更加鲜活立体。在绘画发展脉络中,此画更是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意义。它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人物画注重传神写照的传统,如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理念在阎立本笔下得到进一步升华,人物形象不仅形似,更在神髓上达到了新高度;这个时候又开启了唐代绘画注重情节性、故事性的新风尚,为后世画家如吴道子、张萱等提供了创作灵感与范例,推动中国古代人物画向着更高峰攀登,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熠熠生辉、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

免费转存/下载全站高清资源(历代国画、书法、古籍):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墨韵书香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墨韵书香微信公众号

夸克网盘 发送“KK”获取提取码 下载
百度网盘 发送“BD”获取提取码 下载
UC网盘 发送“UC”获取提取码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