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众多文人雅士投身于《四川总志》修纂以笔为刃,镌刻巴蜀印记。明代状元杨慎,这学问很渊博,又历经诸多艰难困苦的四川才子,在嘉靖年间,被四川巡抚邀请,参与了“总志”的编纂工作。他半生辗转,从京师朝堂到云南戍边,对故土眷恋愈深。修志于他,是漂泊游子对家乡文化的反哺,即便身处困境,仍凭借深厚学养与对巴蜀的挚爱,广搜典籍、走访故地,力求还原家乡的山川脉络、人文轶事。
又如清代学者李调元,在乾嘉学风盛行之际,参与家乡方志整理,怀着对乡邦文献的珍视,为《四川总志》的传承添砖加瓦,他们将个人情怀融入方志,筑起巴蜀文化传承的高塔。
翻阅旧序,四川历史的波澜起伏跃然纸上。从唐宋的昌盛繁华,成都作为西南都会,商业繁茂、文化昌盛,“扬一益二”之名传于四方,到宋元交替、明清易代时的烽火连天,川中大地饱受战乱,人口锐减、城垣倾颓;再看经济领域,盐铁茶业从唐宋官营主导下的兴盛,至明清面临私商竞争、政策变革后的起伏,皆在序文中留下痕迹。
旧序以史为鉴,为后世揭示一方兴衰规律,警示为政者、启迪后来人,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助后人于历史漩涡中探寻发展方向。对比古今方志目录,仿若与历史对话,清晰窥探四川发展轨迹。古志重地理形胜、职官沿革,今志在传承基础上,大幅拓展经济、社会科技类目。
经济板块,旧志简略提及盐铁、茶业新志则全方位涵盖工业崛起、服务业兴盛,从三线建设的军工辉煌到现代成都软件产业创新集群;社会领域,从宗族祠堂、乡绅治理,延伸至社区建设、多元文化融合;科技类目更是全新书写,航天卫星研发、核电技术突破,展现当代四川奋进力量。
目录演变宛如时代镜像,映照着四川从传统农耕迈向现代化的沧桑巨变,为后世研读地域发展提供连贯线索,让巴蜀历史长河奔涌不息、传承有序。
展开《四川总志》的图卷山川地理图仿若一扇通往巴蜀奇境的任意门。岷山山脉图,精准勾勒出其巍峨走势,从甘南高原一路绵延至四川盆地西北缘,皑皑雪峰错落,恰似巨龙蜿蜒蛰伏,山间云雾缭绕,标注的雪宝顶、弓杠岭等高峰,海拔数据醒目,诉说着自然的雄浑伟力;都江堰水利工程图,则细腻呈现鱼嘴分水、飞沙堰泄洪、宝瓶口引水的精妙布局,河道纵横如织,堤坝坚实厚重,展现古人治水的超凡智慧,润泽成都平原两千余载,成就“天府之国”丰饶根基;还有嘉陵江、金沙江等水系图,详述河道曲折、支流汇聚,沿岸码头繁忙、城镇星布,见证水陆通衢的商贸繁华,让观者于尺寸画幅间领略四川山水的磅礴与灵秀,感怀自然馈赠。
古城图绘里,成都府城图璀璨夺目,城墙环绕如龙,城门巍峨耸立,东迎晖门、南江桥门等方位清晰,城内街坊井然,官署学府庙宇集市错落有致,宽窄巷子的古朴、武侯祠的庄严肃穆,尽显名都古韵;重庆府城图,临江依山而筑,朝天门码头千帆竞发,装卸忙碌,城内十八梯蜿蜒曲折,连接上下半城,民居层层叠叠,见证巴渝山水相依的独特城韵与通商口岸的热闹喧嚣;嘉定州城图聚焦岷江江畔小城,城墙雉堞、城楼眺望,城外凌云大佛庇佑,城内书院朗朗书声,青石板路串起市井烟火,呈现州城的宁静祥和与人文昌盛,诸般城图定格岁月,映照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沉淀。
民俗图仿若那鲜活的历史剧场一般,将四川的人间百态一一展现出来。端午竞渡图里,锦江上面,龙舟就跟离弦的箭似的快速来回穿梭,桡手们使劲儿地划动船桨,那水花都溅起来了。岸边的观众跟潮水一样涌动着,他们扯着嗓子大声喊,给选手加油助威,彩幡在风里轻轻地摆动。
这把传统节日那种热闹又欢快的氛围给生动地展现出来了;赶场集市图中,在乡下的集镇里,人来人往可热闹了,货摊排得跟梳子齿一样整齐,山货农具织物之类的商品多得看不过来。农民商贩和工匠在里面走来走去,不停地讲价钱,烟火升上天空,好像在诉说着乡村经济那蓬勃的生机;彝族火把节的画面下,夜晚把一切都盖住了,篝火烧得旺旺的,彝族同胞穿着漂亮的衣服,围着火堆欢快地跳舞,达体舞满是热烈奔放的味道,火光把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照亮了,他们诚心诚意地祈求平安健康,把少数民族独有的风情和质朴的心愿传递了出来。
一张张民俗画卷,就像灵动的史诗一样,把巴蜀大地的民俗精华深深地刻在了那里,留存着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基因。
附:历代四川重庆各市县地方志:
四川总志旧序、凡例、目录、图
四川总志序
(光绪)荣昌县志(二)
(光绪)荣昌县志(六)
(光绪)荣昌县志(七)
(光绪)荣昌县志(三)
(光绪)荣昌县志(四)
(光绪)荣昌县志(五)
(光绪)荣昌县志(一)
(江津县)蔡家乡志
(江津县)清溪沟乡志
(江津县)紫云乡志
(乐山市)五通桥区志(二)
(乐山市)五通桥区志(一)
(民国)汶川县县志
(乾隆)巴县志(二)
(乾隆)巴县志(一)
(乾隆)郫县志书 新津县志 蒲江县志 大邑县志
(万历)合州志.doc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化艺术志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嘉靖)四川总志
成都通览(上册)
成都通览(下册)
崇宁县志(卷三)
崇宁县志(卷四)
达县市志
大邑县志(八)
大邑县志(二)
大邑县志(七)
大邑县志(三)
大邑县志(四)
大邑县志(五)
大邑县志
大竹县志(1-4册)
大足县志
丹棱县志(卷九、十)
道光邻水县志(卷一)
道光石泉县志
德阳县志
钓鱼城志
峨眉山志(十八卷)
峨眉山志补
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
灌县都江堰水利志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华阳国志校注
嘉靖洪雅县志
嘉靖马湖府志
嘉靖云阳县志
嘉庆乐山县志(卷首至卷三)
江安县志(卷二)
江安县志(卷六)
江安县志(卷三)
江安县志(卷四)
江安县志(卷五)
江安县志(卷一)
江津县志
金堂县志
乐至县志(三)
乐至县志(四)
里塘志略(全)
泸县志
罗江县志
民国安县续志
民国北川县志
民国江津县志(二)
民国江津县志(三)
民国江津县志(一)
彭县县志
乾隆江津县志(二)
乾隆江津县志(三)
乾隆江津县志(一)
青城山志
清溪县志(全)
蜀典(二)
蜀典(六)
蜀典(三)
蜀典(四)
蜀典(五)
蜀典(一)
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地方志目录
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珍稀四川地方志丛刊(第三册
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珍稀四川地方志丛刊(第一册
四川方志考
四川省 阿坝县志
四川省 安岳县志
四川省 布拖县志
四川省 丹巴县志
四川省 富顺县志
四川省 乐至县志(一)
四川省 马边彝族自治县志
四川省 茂汶羌族自治县志
四川省 冕宁县志
四川省 木里藏族自治县志
四川省 彭县志
四川省 屏山县志
四川省 青神县志
四川省 仁寿县志
四川省 兴文县志
四川省 中江县志
四川省志·军事志
同治安县志(二)
同治安县志(三)
同治安县志(四)
同治安县志(一)
威远县志(二)
威远县志(一)
温江县志
巫山县志
西康建省记(全)
西康图经·境域篇
西康图经·民俗篇
新版峨山图志
雅州府志(全)
宜宾教育志
宜宾市志
越隽厅志(1-2册)
章谷屯志略(全)
正德夔州府志
直隶绵州志(八)
直隶绵州志(二)
直隶绵州志(九)
直隶绵州志(六)
直隶绵州志(七)
直隶绵州志(十八)
直隶绵州志(十九)
直隶绵州志(十三)
直隶绵州志(十四)
直隶绵州志(十五)
直隶绵州志(十一)
直隶绵州志(四)
直隶绵州志(五)
直隶绵州志(一)
忠县乡土志
重庆建筑志
重庆市 城口县志
重庆市 垫江县志
重庆市 彭水县志(二)
重庆市 彭水县志(三)
重庆市 彭水县志(一)
自贡市教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