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更新:26篇 一周更新:271篇最新发布
3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有“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之说。唐代王维的花卉就有四时不分同时齐放的表现。南宋陈郁认为:“写照非画物比,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这些学说,很早就为后人辨析中国画的奥秘提供了途径。 然而,在面对具体作品分析时却会遇到障碍,因为观众习惯于从常理、从一般生活经验去认识对象。清代画家余省的《种秋花图》,就有待我们赏析时从另一扇“窗户”...
4清 恽冰 蒲塘秋艳图 126.4×56.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蒲塘秋艳图》,纸本设色,126.4×56.4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左上方有题跋云:“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史恽冰。”下钤白文“恽冰”及朱文“清于”。题跋左侧有朱文“养拙道人珍玩”、朱文“少大私印”两方鉴藏印。 清 ...
7明 佚名 夏景货郎图 186.4×104.2cm 绢本 立轴 设色 故宫博物院 4月上旬,笔者参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在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场景复原了李嵩《市担婴戏》图里的货架,各色物件凌乱摆放在一货架之上,玩具脂粉、日用品、雕版书籍经卷,甚至还有小动物玩偶,生活气息浓郁。笔者联想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着多件《货郎图》,历元明清,四季皆有,映射着...
书法中的“虚”,泛指其境界的高远、空灵;书法中的“静”,谓之其意境的儒雅、安谧。 对于书法而言,静谧的观点和灵动的生命张力,是书法艺术两元的融合。自魏晋以来,我国的艺术深受老庄、释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形成了“虚静”之美的鲜活之魂。 庄子曰:“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共波。”静默为禅,空灵如水,揭示了中国文人特有的心灵空间。禅宗视自然界万物为幻象,释...
元朝至元二十七年(1290)春,杭州西溪水漾草长莺飞,鲜于枢解官归家,胸前长髯伟岸,却掩不住仕途平淡的失意。 且在这桃花流水间留下,筑一间小斋,摆上古鼎与青瓷,磨一方端砚,挥毫写下“困学”二字,他日就刻作匾额悬楣以自勉吧。 无案牍之劳形,往来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丹青,自是相当惬意。远在京城的好友赵孟頫鸿雁传诗,“脱身轩冕场,筑室西湖滨。开轩弄玉...
1郑簠书法作品 郑簠(1622~1693) 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原籍福建莆田,明洪武间祖父一辈迁至金陵。为名医郑之彦次子,其深得家传医学,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工书,雅好文艺,善收藏碑刻,尤喜汉碑。(《广印人传》等) 清代是书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碑学书法的兴起打破了帖学的长期垄断,使古老的篆隶书法获得了新生。在清代碑学书法兴起的过...
1 训练目的: 侧锋的基本控制方法。 说明: 笔锋位于点画侧边处的笔法称为侧锋。 步骤与要求: 1、斜向落笔,直接向右运行,即为侧锋。线条宽度保持均匀(图a)。2、按图b所示。书写各种线条。3、临写图c所示点画。
2 藏锋(1) 训练目的: 非垂向落笔时的藏锋笔法。 说明: 所谓藏锋,指笔尖落纸时留下的痕迹(尖点)隐藏在点画内部。藏锋有两种方法,这里练习的是通过控制笔尖的指向达到藏锋的目的。 步骤与要求: 1、笔杆乖直,笔尖轻轻落在纸上《轻轻地按下》,以逆时针方向绕一小圈.同...
2 线条的质感 训练目的:对线条的质感的感受与控制。说明: 质感指线条的质地,它取决于包裹线条的轮廓线(边廓)的细微变化,与线条内部的细徽变化(浓、淡、枯、湿)亦有关。一位书法家必须对线条质感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线条质感取决于书写时所采用的笔法和墨法,工具、材料亦有重要影响。在这一练习中,主要通过控制力度、速度以及行笔的运...
2 摆动笔法(1) 训练目的: 摆动笔法。 步骤与耍求: 1、以下各项练习均使用狼毫笔。2、小臂不动,依靠手腕自左向右的摆动,写出图a所示线条.要求腕关节放松,动作灵活。3、要求同上,自上至下,写出图b所示的线条。4、增加线条长度,小臂配合动作(平移)。5、如图c所示,自上至下完成竖...
1 训练目的 中锋笔法的初步运用。 说明 当笔毫在纸上落下时.笔尖指向某一方向.当笔尖的指向与线条推移的方向正好相反时,这种运笔方式称为中锋。书写中锋线条时笔尖始终在线条中央。 步骤与要求 1、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在纸上书写横画.横画与桌沿平行,笔尖按下后,让它始终指...
1 1、空间意识 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着这样一段名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一俯一仰之间即阐述了空间意识,游目过程是推出空间意识的流程。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则是对“三维空间”的独特感悟。在中国先贤的空间意识里,意是伴随着时间意识流程而改变的。“...
5 由于书法理论上的先天不足与积累的相对薄弱,我们对书法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各种内涵与外延并不是很清晰。比如,书法美学是什么?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国内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美学的研究对象的持续争论,使书法美学的同一类型课题也面临着迷惘。关于美学是否就是美的哲学,或者是艺术哲学、艺术科学,乃...
1 长期以来,由于对书法这门古老艺术的种种历史的或人为的忽略,我们对这门艺术所知甚少。近年来迅速形成的社会范围内的“书法热”,虽说带有较明显的群众性自发的色彩,但如从更深层面上去理解和体察,则在这种“热”中包含了相当深刻的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心理内涵。并未涉足高级艺术殿堂的群众—“芸芸众生”之所以会选择书法来释放他们被压抑...
2 ● 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瓘】 ●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瓘】 ...
一周热门排行
阅读 (266)赞 (48)
1从司马光的 “升职文” 看宋朝书法:不刻意工整,却越看越上头阅读 (172)赞 (36)
2褚遂良楷书《倪宽赞》:翩若惊鸿的初唐楷书典范阅读 (137)赞 (35)
3当吴中风雅遇见魏晋风度:文徵明《兰亭修契图》里的文人理想阅读 (112)赞 (16)
4董其昌与《戏鸿堂法书》清拓本:一卷墨宝何以拍出千万高价?阅读 (111)赞 (22)
5宋朝 “考研神器” 有多牛?这本叫《玉海》的古籍,藏着千年未褪色的学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