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

历代书法

为啥说颜真卿《离堆记》是 “标准中国字”?四川这处真迹给出答案

7
谁能想到,在四川嘉陵江西岸的离堆山上,藏着书法大家颜真卿流传于此的唯一真迹?这幅刻于山石之上的作品,不仅见证了颜真卿被贬途中的一段往事,更以字字刚健的姿态,颠覆着人们对 “传统书法之美” 的固有认知 —— 为何初学书法者常觉颜体 “丑陋”,可欧阳修、朱长文等大家却对其推崇备至?这幅名为《离堆记》的作品,又藏着怎样的书法密码? 提到中国书法,“书圣” 王羲之的...
赞 (5)阅读(63)
历代书法

河南出土一唐代墓志,被誉为“碑刻版兰亭序”,这字美得难以置信

6
古代的墓志书法普遍以篆、隶、楷三种字体为主,一者是因为它们应用广、易于辨识,二则是因为行书、草书镌刻起来难度太大,字与字的衔接、飞白、枯笔、绞转等细节难以呈现。在“行书入碑”技艺成熟之前,很多行、草碑刻都存在行气板滞、气韵不够生动的问题。 即使是大名鼎鼎的《温泉铭》《圣教序碑》也都存在这些不足。到了唐代中叶,经过李邕、徐浩、苏灵芝等人的推崇,行书刻碑水平突飞...
赞 (5)阅读(59)
历代书法

这是明朝太子的课本,字迹雅致、插图美观,网友:放今天也不过时

8
我们都知道,皇家的生活质量是极高的,他们享受着全天下最顶级的资源,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都令人艳羡。而对于培养皇子、尤其是皇太子,皇家更是不计成本、不嫌麻烦,请来当世大儒亲自教导并编撰“课本”,它们不论是内容、书法,还是插图、装帧都无可挑剔。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一部明代皇太子的专用读本,名为《明解增和千家诗注》。学界认为,此书是在南宋进士谢枋得所编...
赞 (1)阅读(52)
历代国画

韩干《照夜白图》:一匹马藏着大唐盛世,却为何流落海外近百年?

13
你敢相信吗?一幅仅描绘了一匹马的古画,竟被历代帝王争相收藏,溥仪退位后却被悄悄卖出国门,直到今天仍漂泊在海外博物馆!这幅画就是唐代画马大师韩干的传世名作《照夜白图》,画中那匹昂首嘶鸣的 “照夜白”,不仅是唐玄宗最爱的御马,更藏着整个大唐的精气神。为何一匹马的画像能有如此分量?它又经历了怎样跌宕起伏的千年流转?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幅传世名画背后的传奇故事。​ 惊...
赞 (1)阅读(44)
历代书法

褚遂良楷书《倪宽赞》:翩若惊鸿的初唐楷书典范​

8
一、褚遂良与《倪宽赞》的千年邂逅​ (一)书家背景:初唐法度的集大成者​ 褚遂良出身官宦世家,幼承家学,后师从虞世南、欧阳询两大书家,兼取魏晋书法精髓,最终熔铸出 “外柔内刚、劲挺秀美” 的独特风格。作为 “初唐四大家” 之一,他被誉为 “唐楷广大教化主”—— 既延续了晋人书法的潇洒气韵,又为唐代楷书的规范发展奠定基础,在书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
赞 (36)阅读(169)
书画知识

《文赋》:这人名气远不如王羲之,写的字却被称大唐第一行书,连赵子昂都钦佩至极!

24
惊!大唐第一行书,竟出自这位低调高手?​ 陆柬之的《文赋》,被誉为 “大唐第一行书” 。然而,与它的崇高赞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作者陆柬之在大众认知中的名气却远不及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大家。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位陆柬之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的《文赋》又凭什么能在高手如云的唐代书法界拔得头筹,获此殊荣呢?​ 我们都知道,唐代是书法发展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风格多样,...
赞 (63)阅读(380)
历代书法

《窦娘子墓志》:欧阳询晚年作品?墓志里藏着书法史大争议

9
1958 年,在陕西省旬邑县太村镇文家村,一场普通的打井工程,意外揭开了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 ——《窦娘子墓志》重见天日。这方墓志的出土,宛如一颗投入学术与艺术之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其背后隐藏的故事、书法艺术的争议,以及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无不引人入胜。​ 墓志现身:从打井现场到博物馆​ 当年冬季,文满才、文治发等几位社员在冢子胡同的大冢子旁打井,从三丈深的...
赞 (20)阅读(187)
书画知识

怀素《自叙帖》:从长安酒肆到帝王案头,千年 “癫书” 如何让宋徽宗疯狂?

14
一、惊世爆料:一幅书法竟让皇帝临摹出亿元天价? 你能想象一幅书法作品让皇帝痴迷到亲自临摹,甚至引发千年真伪之争吗?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对唐代僧人怀素的《自叙帖》爱得如痴如醉,不仅在卷首钤上 “宣和”“政和” 皇家印玺,更命人将其摹刻上石。更令人咋舌的是,他临摹的怀素《圣母帖》在 2008 年拍出 1.28 亿港币天价,若原作现世,价值堪称 “书法界的蒙娜丽莎...
赞 (8)阅读(301)
历代国画

李思训(传)《九成避暑图》:一幅画里,藏着千年真假谜和帝王的小心思

9
唐・李思训(传)《九成避暑图》是一幅承载多重历史与艺术密码的青绿山水画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清宫旧藏。画作绢本设色,纵 28.5 厘米,横 31.6 厘米,画面以界画技法描绘了层叠的琼楼玉宇、蜿蜒的溪流瀑布与往来的车马行人,色彩浓丽,金粉勾饰的屋脊与朱红廊柱在青绿山水间交相辉映,展现出典型的 “金碧山水” 风格。尽管落款传为唐代李思训,但经现代考据,其...
赞 (2)阅读(200)
书画知识

王羲之唯一传世真迹:被武则天贴身珍藏,却因两场大火只剩 198 字

8
一、开篇:女皇的神秘枕边书,竟藏千年遗憾 你能想象吗?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睡前必读的竟是一卷书法真迹,甚至命人复制时要求 “墨色浓淡分毫不差”。这件让她魂牵梦绕的国宝,正是王羲之家族传世的《万岁通天帖》。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件曾被视为 “天下法书第一” 的真迹,如今仅存 7 人 10 通残帖,198 个字符在时光中诉说着千古遗憾 —— 它究竟经历了...
赞 (2)阅读(300)
历代书法

唐 褚遂良 行楷《文皇哀册》欣赏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而作的哀悼文书

9
《文皇哀册》是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于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为唐太宗李世民驾崩而作的哀悼文书,内容为悼念文皇帝的哀辞。唐太宗临终前,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同被委以托孤重任,其政治地位与书法造诣在此时期达到巅峰。作为中书令,褚遂良按唐代丧礼制度主持遣奠之礼并撰写哀册,故其撰文并书写的身份符合历史情境。哀册全文近 700 字,详述太宗生平功绩及丧葬仪程,文辞庄重悲切,后...
赞 (1)阅读(239)
历代书法

被当草稿纸的国宝!怀素 《小草千字文》 真迹如何从孩童涂鸦中逃过千年劫难?

9
怀素小草《千字文》是唐代草书大师怀素晚年的代表作,被誉为 “天下第一小草”,其艺术价值与传奇经历交织,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 此帖写于唐贞元十五年(公元 799 年),时年 63 岁的怀素在故乡零陵完成。他晚年身患风疾,身体衰退,但心境趋于平和,书法风格从早年的狂放转向内敛含蓄,形成 “瘦劲灵动” 的独特面貌。 绢本:纵 28.6 厘米,横 278.6 厘...
赞 (2)阅读(280)
书画知识

古人吃火锅多奢侈?从战国古董羹到宋朝 “拨霞供”,书画里的涮肉太会了

16
从一场现代火锅盛宴说起 在一个寒风瑟瑟的冬日,我和一群好友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前。店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浓郁醇厚的火锅香气,那是麻辣锅底的热烈奔放与清汤锅底的温润柔和交织在一起的独特气息。 服务员端上一盘盘新鲜诱人的食材,有粉嫩的牛肉卷,纹理清晰如同雪花般美丽;脆嫩的毛肚,叶片上的小刺仿佛在诉说着它的鲜脆;还有水灵灵的蔬菜,翠绿欲滴,仿佛带着田...
赞 (4)阅读(202)
书画知识

荔枝道考古现场:原来杨贵妃吃的荔枝真不是从广东运来的!

10
“一骑红尘妃子笑” 背后的疑问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短短四句话,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长安的方向远远望去,骊山景色秀丽,宛如锦绣堆积。山顶上,华清宫的千门依次打开。这时,一骑快马飞驰而来,扬起滚滚红尘,而这一切,只为博妃子欢心一笑,没有人知道,那飞驰...
赞 (3)阅读(239)
历代书法

颜筋柳骨大对决!柳公权《神策军碑》如何成为楷书「第一丰碑」?真迹拓本为何只剩一半?

10
柳公权(778—865) 宋拓帖 柳公权的 “笔谏” 传奇:以字劝君的直臣风骨 柳公权不仅以书法闻名,更以刚正不阿的品格著称。据《旧唐书》记载,唐穆宗李恒问他:“如何能写出一笔好字?” 柳公权答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宗听后 “改容,知其笔谏也”。这一回答表面谈书法,实则暗谏皇帝要 “心正” 治国,成为后世传颂的典故。柳公权一生历经多朝,始终以书法...
赞 (3)阅读(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