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一、赤水玄珠的前世今生 《赤水玄珠》作为明代孙一奎撰写的医书,在医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刊于万历十二年(1584),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存刻本有明副本、四库全书本、1914 年上海著易堂书局铅印本、1986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等 10 多种。 全书共 37 卷,其中《赤水玄珠》30 卷,分 76 门,对内外妇儿各科病症进行了详细论述。每一门都条分缕...
18一、三教指归的概述 《三教指归》作为日僧空海的著作,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本书以独特的文体和叙事方式,展现了儒道佛三教的魅力与差异。 书中通过龟毛先生、虚亡隐士、假名乞儿这三个虚构的人物,分别阐述了儒教、道教和佛教的要旨。龟毛先生代表儒教,可能会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秩序和人伦道德的重视。虚亡隐士则代表道教,或许会讲述道家的自然无为、顺应天道...
16一、武备志与《军资乘》总览 《武备志》作为中国古代部头最大的综合性兵书,在明朝特定历史背景下编纂而成,其中卷 94 至卷 149 主要为《军资乘》55 卷。《军资乘》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诸多军事方面的重要事项。它分为营、战、攻、守、水、火、饷、马八类,下设 65 项细目。 在 “营” 类中,详细记载了行军设营的方法,包括营地的选择、布局以及防御设施的设置等。...
16一、杨士奇其人 杨士奇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生于元末明初的乱世,一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带着他改嫁,继父罗性起初对他并不友好,但在看到杨士奇偷偷祭祀生父后,对他刮目相看,准许他恢复杨姓,并开始重点培养他。然而好景不长,继父被贬官流放,杨士奇母子再度陷入贫困。 尽管生活艰难,杨士奇却从未放弃学习。他一边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一边刻苦钻研学问。建文元年,建文帝召...
17一、《扁鹊心书》的起源与作者 《扁鹊心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 年),作者为窦材。窦材是宋代河朔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他出生于一个四世业医之家,自幼便沉浸在医学的氛围中。 窦材早年于内舍学习医术,起初他学习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的思想,自以为已经学尽医理,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却屡屡碰壁,可得治的不出百分之二...
16一、祝由科秘诀奇书的神秘面纱 祝由科秘诀奇书,在古籍领域可谓独树一帜。它是一部海内外罕见的钞本,共分为五册,封面分为乾、元、亨、利、贞五册。原碑已入御库康熙十三年御纂十三科内,这足以证明此书成于清初之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祝由科秘诀奇书不仅在历史年代上引人瞩目,其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代优秀文化知识,古老的谚语、俗语、习惯和文化传统等在其中...
17一、惊世瑰宝现世 明嘉靖六年彩绘本《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的意外发现,如同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璀璨烟花,瞬间吸引了各界的目光。这本古籍的出现,仿佛是从历史的长河中悄然浮出的神秘宝藏。 据记载,《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又名《雷霆玉枢宝经》《雷经》《玉枢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北宋末或南宋。而明嘉靖六年的彩绘本更是珍贵无比。全书共 137 页,总容量约...
12一、八段锦清代绘本的神秘面纱 八段锦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法,在清代有了独特的绘本呈现。这本清代绘本如今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八段锦在当时就有着广泛的流传度。它由八种功法集锦组成,内容涵盖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姿势分为站式和坐式两种。站式要求双脚与肩同宽,坐式则要求盘膝正坐,并且配合舌抵上颚、意守丹田等细节,每种动作需反复多次。 这本清...
17一、芥子园画传:中国画的奇书 《芥子园画传》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部奇书,其影响力贯穿了几个世纪。它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图像宝典,实至名归。 自清初出版以来,《芥子园画传》成为了无数绘画爱好者步入画坛的启蒙之书。它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丰富的内容,以图谱为主、文字为辅,为初学者提供了系统而完整的学习方法。全书从用笔方法到构图造型,从创作示范到章法布局,细致入微,...
18一、百衲本二十四史之概述 百衲本二十四史是商务印书馆汇集不同版本史书拼配而成,犹如 “百衲衣”,由张元济主持,历经波折完成,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百衲本二十四史的诞生可谓是中国史学界的一座丰碑。张元济耗费巨资搜访宋元善本,从 1920 年商务印书馆开始辑印 “四部丛刊” 时便注意到《二十四史》版本问题,历经十余年努力,期间不断汇集珍贵版本...
17一、神兵旗式的神秘起源 《神兵旗式》作为一部神秘的兵家古籍,其出处虽难以确切考证,但从现有资料来看,它很可能是清朝时期的彩绘本。其作者不详,为这本古籍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这本古籍将传统术数与行兵、五行布阵、旗语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在古代,术数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人们相信通过对天地自然规律的把握,可以预测吉凶、指导行动。而将术数与行兵布阵相结合,更是体现了...
15一、本草纲目的诞生与作者 《本草纲目》诞生的艰难历程 《本草纲目》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李时珍在撰写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从 34 岁开始动笔,历经三次修改,花费了 27 个年头才最终完成。在此期间,他参看了近 1000 种著作,为写这本书而作的札记据估计有 1000 万字。为了确保书中内容的准确性,他走了上万里的路,访问了上千个人,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
14一、全唐詩話的历史价值 《全唐诗话》作为一部重要的文学典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它论及唐代诗人三百二十家,为后人研究唐代诗歌和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诗人的警语钩沉和事实摭取,让我们得以一窥唐代诗歌的风貌和诗人的创作背景、人生经历。在那个诗歌繁荣的时代,从帝王公卿到贩夫走卒,不同阶层的人都在诗歌的世界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全唐诗话》则将他们的故事...
15一、《班马异同》的前世今生 《班马异同》作为一部对《史记》与《汉书》作对比研究的著述,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丰富的版本流传。其中,明永乐刊本和万历刊本尤为著名。 明永乐刊本的出现,为这部著作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它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印刷质量和装帧设计,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出版水平。 万历刊本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这个版本可能在内容上进...
10一、陈姑追舟与丹桂堂的渊源 陈姑追舟这部作品出自南音广州丹桂堂,在戏曲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丹桂堂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目前已知的清丹桂堂刊本《陈姑追舟(南音)》,原书共 1 册,附木刻绘图一页,虽作者不详,但从其装帧和内容来看,无不体现着当时的艺术水准。在那个年代,丹桂堂刊印的这部作品,无论是平装本还是宣纸线装本,都展现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