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历代书法 第7页

(宋)蔡襄行草书七尺牍

7
艺术风格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蔡襄的行草书风格独特,以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著称。其行草书笔法自然流畅,字形结构和谐,端正而不失灵动,风格清丽秀雅,给人以清新脱俗、温文尔雅的感觉,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在行草书的创作中,蔡襄巧妙地融合了行书与草书的特点,既保持了行书的规整与流...
赞 (0)阅读(186)

(西晋)陆机小楷辩亡论二首

7
陆机的小楷《辩亡论二首》是西晋时期文学与书法相结合的杰出作品,不仅展现了陆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 作品背景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陆机出身名门,为名将陆逊之孙、陆抗之子,然而在他20岁时,东吴灭亡,这一变故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创作。《辩亡论二首...
赞 (0)阅读(205)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晋.王羲之.行书.唐人双钩摹本.纸本.65500×3265像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8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作品,由唐代双钩摹本制成,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作品基本信息 二、作品内容 《平安帖》:主要内容是问候友人,告知自己近况平安,并提及友人脩载(王羲之的堂兄弟或叔兄弟)来访及众人聚会的情况。此帖用笔沉稳,结字严谨,笔划中既有重笔也有轻灵之笔,转折处展现出铁画银钩的效果,整体风格矫健而丰满。 《何如帖》:问候对...
赞 (0)阅读(199)

老子授经图卷.传元代.盛懋作.吴叡.隶书道德经.纸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6
《老子授经图卷》是一幅集绘画与书法于一体的艺术珍品,由元代画家盛懋绘制并配以书法家吴叡的隶书《道德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作品不仅展现了元代艺术的独特风貌,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细细赏析。 绘画赏析 盛懋的《老子授经图》:盛懋作为元代著名画家,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精纯的功力著称。在这幅《老子授经图》中,他生动地描绘了老子传经授道的场景。画面用笔细腻,...
赞 (0)阅读(198)

傅增湘 跋陆机《平复帖》

6
跋陆机《平复帖》赏析——傅增湘(1872—1950)字沅叔 傅增湘,字沅叔,号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等,是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书法家与学者。他不仅藏书丰富,且精于鉴赏,对古籍版本有深厚的研究。在书法领域,傅增湘的楷书兼容欧、柳,晚年又融入魏碑笔意,字迹端庄典雅;行书则以二王为基础,融唐碑笔意,于俊秀中见豪气。他对于陆机《平复帖》的跋文,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
赞 (0)阅读(190)

明唐寅自书词曲 赏析

7
明唐寅的《自书词曲》是他行楷书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唐寅卓越的书法技艺,还融入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个人情感,堪称艺术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一、书法风格 二、文学内容 《自书词曲》是唐寅自撰并书的作品,分为《集贤宾》、《锦衣公子》、《山坡羊》三组曲牌,共24首。唐寅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词作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这些词曲不仅展现...
赞 (0)阅读(176)

松风阁诗卷.宋.黄庭坚.自书.纸本(32.8×219.2厘米)北宋崇宁年间.65500×2826像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
(原图尺寸:65500×2826像素 分辨率300dpi) 《松风阁诗卷》是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自书的七言诗作并行书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作品基本信息 二、作品内容 《松风阁诗卷》不仅是黄庭坚的书法作品,同时也是他的七言诗作。诗中描绘了黄庭坚与友人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夜宿于此并听松涛成韵的情景。诗中歌咏了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了对朋...
赞 (0)阅读(233)

论画册.明.董其昌.书.二十开.纸本蝴蝶装.明万历四十四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6
《论画册》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书画理论作品,此册共二十开,采用纸本蝴蝶装形式,创作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特色 内容解析 历史价值 以上就是论画册.明.董其昌.书.二十开.纸本蝴蝶装.明万历四十四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墨韵书香其它相关文章!
赞 (0)阅读(204)

(明)董其昌临颜真卿大唐中兴颂

6
董其昌临颜真卿《大唐中兴颂》: 一、创作背景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书画家,是继苏东坡、赵孟頫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在晚明,他形成了以自己为代表的华亭派,其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文人画创作影响深远。 董其昌书写《大唐中兴颂》时正值50岁,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这正处于创作...
赞 (0)阅读(293)

(明)文征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7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是明代文人文征明所传颂的一部道家经典,它以其深邃的哲理、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这部经典的背景、内容、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相传为太上老君所著,太上老君是道教中的至高神祇,被尊为道教的始祖和道德天尊。该经作为道教的经典之一,其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历代道士和文...
赞 (0)阅读(258)

(东晋)王羲之草书十七贴 草书的无上范本

7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此帖为一组书信,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王羲之的草书艺术,历来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瑰宝,而《十七贴》更是其草书作品中的巅峰之作。这部书法集萃,不仅体现了王羲之深邃的书法造诣,...
赞 (0)阅读(262)

杭州福神观记.邓文原撰.赵孟頫书.吴荣光题跋.民国拓本

8
杭州福神观,古之胜迹,位于西子湖畔,傍山依水,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赋诗作画、修身养性之佳地。邓文原所撰之《杭州福神观记》,不仅是一篇记述庙宇兴衰的史志,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佳作。 赵孟頫之书法,世称“赵体”,笔法圆转遒丽,结体严整,深得晋唐之精髓。其书《杭州福神观记》,字字珠玑,笔笔生花,将邓文原之文章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观此拓本,仿佛能听到赵孟頫...
赞 (0)阅读(233)

(宋)苏轼楷书宸奎阁碑铭双钩摹本册

5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书法造诣极高,尤以楷书见长。宸奎阁碑铭,是苏轼为纪念宸奎阁而撰写的碑文,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被后世广泛传颂。双钩摹本册,则是对这一碑铭书法的精妙复制,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领略苏轼楷书的神韵。 赏析这一双钩摹本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端庄稳重的楷书字体。苏轼的楷书,既有晋唐遗风,又融入了...
赞 (0)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