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是德国乃至欧洲收藏汉籍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其藏书历史悠久,收藏了大量的中文、日文及韩文图书,特别是汉籍善本,是全世界欧洲地区最大的汉籍数字图书馆之一。 该馆收藏了近三十二万册原版中文图书,其中包括大量珍贵的手写本和善本。 自2011年起,该馆的卡片目录转为网络搜索,所有书籍可以使用中文或拉丁字母(拼音)在馆藏检索网OPAC中搜寻。图书馆东...
7《大学章句集注》是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的重要著作。 一、成书背景与作者 《大学章句集注》是朱熹对《大学章句》的注释,是他用力最勤的著作之一。朱熹,字元晦,原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卒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学,其学问渊博,著述丰富。 二、书籍内容与影响 《大学章句集注》是《四书...
7《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自诞生以来便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技艺,更是将这一经典著作的文字之美推向了极致。邨井漸先生所编纂的《道德经.晋右軍王羲之.書.邨井漸.編》便是对这一完美结合的一次精彩呈现。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技艺不仅在当时无人能及,更是...
7《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自古以来便是学者们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文献。嘉靖三十一年跋的魁本大字校刊本,更是这一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次重要传承与呈现。 嘉靖三十一年,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期间,文化繁荣,学术昌盛。这一时期,对于经典文献的整理与校勘工作尤为重视。魁本大字校刊本《礼记》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版本不仅字体厚重典雅,版式疏朗,更在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7《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典籍之一,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训堂本《墨子》十六卷,由清代学者毕沅校注,1835年和刊本,更是这一珍贵文献的重要版本之一。以下将对此版本进行详细的介绍。 经训堂本《墨子》十六卷,是清代学者毕沅在深入研究《墨子》文本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校勘、注释和整理后所得的成果。该书于1835年和刊...
7《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不仅是一部医学经典,更是一部涵盖了古代哲学、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音律学等多学科的百科全书。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哲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专业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
7《三才图会》是一部集古代文化、艺术和科技于一体的巨著,其内容丰富,形式独特,深受历代学者的重视。该书由明代著名学者王圻及其子王思义共同编纂,是一部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百科全书。本文旨在详细介绍《三才图会》的编纂背景、内容特点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故事。 《三才图会》的编纂背景与明代的文化繁荣密切相关。明代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艺术家...
7黄石公素书,作为一部流传千古的兵家典籍,其独特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更是一部集智慧、策略、哲学于一体的宝典。下面,我们将从介绍黄石公素书的内容、探讨其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三个方面,来深入剖析这部兵家经典的独特魅力。 黄石公素书,又称《素书》,相传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黄石公所著。全书共六章,分别为“...
5《小十三经》明.顾起经辑.明嘉靖时期祗洹馆刊本是一部跨越宗教、军事、自然科学、杂艺及儒家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珍贵古籍。由明代学者顾起经精心辑录,这部丛书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多元知识体系,更反映了顾起经深厚的学术功底与独到的编辑理念。 顾起经,字长济,又字元纬,号九霞,别号罗浮外史,无锡人,是明代诗文家、学者。他的一生致力于学问的探求与传承,尤其在辑录整理古籍方面...
5《易经》嘉靖31年跋.魁本大字校刊本的母本源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翁溥刊本《五经正文》,这一版本在明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当时,随着明代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发展,书籍的刊印与流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翁溥等学者对《易经》进行了精心整理与校勘,使之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一版本的《易经》不仅文字准确、注释详尽,而且版式精美、印刷精...
5自古以来,易学作为中华文化之瑰宝,一直深受历代学者的研究与推崇。而在众多易学著作中,《易经集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见解,成为易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著作的编纂者,正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别号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他的一生,与易学紧密相连,...
3《两苏经解》七种六十四卷,明焦竑辑,万历25年毕氏刻本是一部汇集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经学注释与见解的珍贵古籍。此书的编纂与刊刻,不仅为我们今天提供了研究两苏经学思想的重要文献,更是明代文化繁荣的生动例证。 《两苏经解》的编纂,源于对苏轼、苏辙兄弟经学注释的搜集与整理。苏轼、苏辙兄弟作为宋代文学巨匠,不仅在诗文创作上成就卓越,更在经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
5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的跋魁本大字校刊本《书经》以其独特的版本价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和藏书家的目光。这部古籍不仅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以其精美的装帧和校勘的精细,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书法的珍贵资料。 《书经》,又称《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记录了从尧舜时代到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
1在南宋的历史长河中,朱熹以其深厚的学识、卓越的思想和独特的贡献,成为了后世传颂不已的一代宗师。作为理学大家,他的哲学体系深刻影响了后世,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紫阳,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县)。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7《四书集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自宋代朱熹编纂以来,便成为了后世学者研读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中,明成化十六年吉府翻正统经厂本,更是在明代儒学传播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对儒学教育尤为重视。为了弘扬儒家文化,促进儒学研究的深入,朝廷下令翻刻《四书集注》。吉府作为当时的重要王府之一,承担了这一任务,并选用了正统经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