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禹之鼎是中国清代画家,生于 1647 年,字尚吉,号慎斋。本籍扬州府兴化县人,后寄籍江都,自署 “广陵” 人。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和走兽,尤其擅长肖像画。禹之鼎在康熙年间任鸿胪寺序班,这是一个掌管百官班次、负责侍班等仪节的从九品官职,但他似乎专司绘肖像的工作。 《王士祯放鸟图》的作者禹之鼎以其逼真、生动的肖像画著称,他的作品有白描和设色两种风格,传世作品众...
23一、作品概述 (一)基本信息 简述《上塞锦林图》的尺寸、材质和收藏地点。 《上塞锦林图》为立轴,纸本设色,纵 142.6 厘米,横 64.6 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画家简介 关槐的生平及艺术成就 关槐,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字晋卿,一字晋轩,号雪岩,一号署笙,又号柱生,晚号青城山人,仁和(今杭州)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传胪,官礼部侍郎。词...
9清 张若澄 燕山八景(8开)绢本,设色,纵34.7cm,横40.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自题:“臣张若澄敬写。”下钤“臣若澄”、“笔露思雨”二方印。对幅均有清乾隆帝题诗。钤清乾隆内府诸收藏印。 此册以北京城著名的“燕京八景”为题而画。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曾御制《燕山八景 诗》,将八景定名为“琼岛春荫”、“太液秋风”、“玉泉趵突”、“西山晴雪”、“蓟...
21一、作品概述 (一)基本信息 《春山泛舟图》是元代画家胡廷晖的作品,绘于绢本之上,采用青绿设色,纵 143 厘米,横 55.5 厘米。本幅无作者款识,右侧有 “廷晖” 残印半方以及康有为、王季迁藏印。由于画工在元至明初的创作习惯中往往不署自己的名款,有的仅钤盖个人印章,且吴升《大观录》著录的胡廷晖《月洞仕女图》也未署款仅押 “廷晖印” 一方,所以此图中的 “...
24一、作品概述 陈少梅生于 1909 年,福建漳州人,是天津美术学校校长,同时任天津美协主席。他的绘画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作品充满古意。 在涯中,《仿刘松年松泉图》具有重要地位。陈少梅年少成名,十七岁成为画坛骨干,二十出头已是天津画坛领袖。他的作品被大量收藏,尤其传统山水画和人物画备受青睐。此幅作品展现了陈少梅精湛的绘画技艺,对树的描绘细致入微,结构、层次、前后...
26《十咏图》作为北宋画家张先的唯一传世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十咏图》创作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 年),当时张先已 82 岁高龄。 张先出于对父亲的怀念,翻阅父亲生前诗作,其中一首七律《吴兴太守马大卿会六老于南园人各赋诗》的最后两句 “它日定知传好事,丹青宁羡洛中图” 触动了他,成为他创作《十咏图》的引子。 在这样的创作契机下,张先开...
26一、作品概述 (一)基本信息 《江山秋色图》是南宋画家赵伯驹创作的绢本设色长卷,纵 56.6 厘米,横 323.2 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历史地位 北宋后期青绿重彩山水画复兴,《江山秋色图》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是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青绿山水的国宝级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特点、创作思想和艺术风尚。 赵伯驹,中国...
25《溪山鱼隐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水墨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卷纵约 30 厘米,横约 610 厘米,堪称唐寅传世作品中技法精湛的一幅。描绘了隐居山水之间的场景,有松树、枫树,瀑布泉水相互掩映,溪岸的石间错落着茅舍水榭。 《溪山鱼隐图》从透过一处松枫间的湖水展开,江水荡漾,山石耸立,树木成荫。江干岩岸,杂林疏朗,渔舍水榭坐落于丹枫之中。 画...
22一、画作传奇之始 董源生平及艺术成就 董源(约 923~962 年),又名董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人。曾任南唐北苑副使,故又称 “董北苑”。他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 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 “披麻皴”。董源的绘画影响深远,为 “南宗” 山水画重要代表,与李成、范...
17一、芥子园画传:中国画的奇书 《芥子园画传》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部奇书,其影响力贯穿了几个世纪。它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图像宝典,实至名归。 自清初出版以来,《芥子园画传》成为了无数绘画爱好者步入画坛的启蒙之书。它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丰富的内容,以图谱为主、文字为辅,为初学者提供了系统而完整的学习方法。全书从用笔方法到构图造型,从创作示范到章法布局,细致入微,...
27一、合册背景与渊源 1929 年,张大千借居上海,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家中结识了张群的秘书冯若飞。冯若飞喜好书画,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冯若飞的引荐,张大千登门拜访了时任上海市长的张群。张群是一位 “石涛迷”,对清代名家石涛等人的作品兴致浓厚。当张大千见到张群所展示的石涛的十二幅通景屏风时,连连佩服张群的眼力,两人从此订交。 此《致张群山水花卉合册》创作...
24一、惊世巨作的震撼亮相 《出警图》作为明朝的超级巨作,其震撼之处令人叹为观止。这幅长达 26 米的画卷,与《入跸图》共同组成了《出警入跸图》,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手卷画作中最长的两幅之一。 画卷中人物众多,据资料记载,《出警入跸图》包括数千位护卫、仪仗、侍从、随行百官等,场面之宏伟在历代绘画作品中极为罕见。画家以精湛的技艺,将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
27一、清院本的诞生传奇 (一)创作背景 乾隆继位后,一改雍正时期的严苛,实施相对宽济的政策。在经济方面,减轻人民负担;在政治方面,改善宗室关系,任用老臣,限制僧道活动,改良不良风俗,使政治清明。到乾隆元年末,一系列措施初见成效,国内外局势安定,天下太平。 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大批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以绘画为手段争取传教特权。虽未成功打开宗教大门,但对清代宫廷绘...
18一、溥儒与《秋山访友》的声名 溥儒,原名爱新觉罗・溥儒,作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身份尊贵。他在书画领域成就卓越,与张大千并称为 “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 “南吴北溥”。 溥儒自幼潜心绘画、书法,深受 “古法” 熏陶。四岁学习书法,五岁拜见慈禧太后被赞为 “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此后更是饱读诗书,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在绘画方面,他以山水见长,风格独特。其山水画...
24一、长卷初印象 宋刘松年款青绿山水长卷,犹如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刘松年生活在南宋时期,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他的作品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紧密相连。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刘松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南宋画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艺术史上,刘松年款青绿山水长卷具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