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在历史的长河中,艺术如璀璨星辰,照亮着人类文明的天空。五代南唐时期,画家周文矩以他那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绘就了一幅传世佳作——《合乐图》。这幅绢本水墨设色的画卷,不仅承载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更蕴含着画家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追求。 《合乐图》纵41.9厘米,横184.2厘米,现藏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其艺术魅力跨越千年,依旧令人叹为观止。画面...
12李鱓(1686-1756),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他自幼聪颖,尤喜绘画,曾随同乡魏凌苍学画,后又在兄嫂的教导下学习花卉。李鱓的绘画生涯充满了波折,他曾两次入宫为宫廷画家,但因画风放逸、不受羁绊,最终被迫离开宫廷,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 李鱓的花卉画风格独特,既有文人画的雅致,又有世俗化的立意。他的画作...
11八大山人,名朱耷,是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作为皇亲国戚,他在明灭亡后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其作品常以象征寓意的手法,表达国破家亡后的无奈与愤慨,以及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荷花小鸟图轴》纸本,规格为纵182厘米,横98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画以荷花与小鸟为主题,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笔墨,展现了作...
10查士标(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新安(今安徽歙县、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擅画山水,为海阳四家之一。家富收藏,故精鉴别,其山水画笔墨疏简,风神懒散,气韵荒寒,晚年画风突变,直窥元人之奥。 《山水十开》纸本,顾名思义,是以纸为媒介,描绘了十幅精妙绝伦的山水画作。每幅画作大小约为21.5c...
12清 乾隆《平定台湾战图》是一套具有极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纪实性画作,它不仅记录了乾隆年间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的重要历史事件,还展现了清代宫廷绘画的精湛技艺。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发生了由天地会首领林爽文领导的抗清起义,起义军连克彰化、诸罗、淡水(今属新竹)诸城,声势浩大。面对这一局势,乾隆皇帝迅速调兵遣将,任命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福康安为统帅,一等超...
12《乾隆皇帝洗象图》轴是清代画家丁观鹏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画面描绘了乾隆皇帝装扮成佛教中普贤菩萨的模样,端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目视着众人为他的坐骑大象清洗躯体。大象则惬意地扭头望着乾隆皇帝,流露出感激的神态。画面中除了乾隆皇帝和大象外,还有众多玉女、金童、天王及僧侣等人物,他...
10杜大成,明代画家,字允修,号三山狂生,江苏南京人。他嗜声诗,工音律,尤其擅长画禽虫花木,作品嫣秀生动,清逸雅致。杜大成的传世作品包括《花卉草虫图册》等,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花蝶草虫纸本》是杜大成的一幅代表作,以纸本册页的形式呈现。作品尺寸通常为纵34.8CM,横27.4CM。这幅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构图展现了花卉、蝴蝶、草虫等自然元素的和谐共生,体现...
11董源,字叔达,江西进贤人,活动于南唐时期(约937-975年),曾任北苑副使,世称“董北苑”。他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鼻祖,与巨然并称“董巨”,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董源擅长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景色,其作品风格平远、温润,富有江南山水的独特韵味。 《溪岸图》以立幅构图的方式,展现了江南溪岸的隐居环境。画面上半部,左右相对的两座山峰巍峨...
10《明皇幸蜀图》是传为唐代画家李昭道创作的一幅大青绿设色绢本画,作品现藏于中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皇幸蜀图》描绘的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期间,被迫逃往四川避难的情景。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756年6月,安禄山攻陷潼关,唐玄宗被迫西逃。这幅画正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 李昭道,字希俊,生卒年不详,是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之子,世称“小李将军”。...
12作者: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生于601年,卒于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他擅长人物、车马、台阁等题材,作品备受当时推崇,被列为“神品”。 创作年代:据考证,此画描绘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具体年份可能为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或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记录了南洋的婆利、罗刹、林邑等国前来中国朝贡及进奉各式珍奇物品的...
12《早春图》是郭熙晚年的代表作,创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此时郭熙的山水画技艺已臻成熟。该作品不仅展现了郭熙个人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发展水平和审美取向。 《早春图》以全景式构图,描绘了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时的深山景象。画面中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山石层叠,突兀有致;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整幅画面宁谧而富有...
12北宋崔白的《寒雀图卷》是一幅极具艺术价值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不仅展现了崔白高超的绘画技艺,还反映了北宋宫廷花鸟画在审美感受上的新阶段。 《寒雀图卷》纵25.5厘米,横101.4厘米,采用绢本设色,尺寸适中,便于观赏与保存。 崔白,字子西,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北宋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尤擅花鸟画,工于写...
12《秋江待渡图》轴是元代画家盛懋的传世佳作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元代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 作者:盛懋,字子昭,浙江嘉兴人,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7年)。其家世代以画为业,他继承家学,善画人物、山水,风格近董源和赵孟頫。 材质与尺寸:纸本,墨笔,纵112.5厘米,横46.3厘米。创...
11《伯牙鼓琴图卷》是元代画家王振朋创作的一幅绢本水墨人物故事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幅画以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知音难遇的故事为题材,展现了两位知心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作者:王振朋,元代画家,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仁宗时期(1285—1320)。擅长人物画和宫廷界画,画风工致细密,用笔细劲,自成一体...
12《柳汀聚禽图》是元代画家夏叔文的一幅代表作,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这幅作品以其精湛的画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夏叔文在花鸟画领域的深厚造诣。 作者信息:夏叔文,生卒年不详,元代丰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善画花鸟,所画飞禽用笔工整,设色妍丽,颇有生意。他的作品至今发现的并不多,本幅《柳汀聚禽图》作为夏氏传世孤品,显得尤为珍贵。 《柳汀聚禽图》以柳汀飞禽为主题,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