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一、芥子园画传:中国画的奇书 《芥子园画传》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部奇书,其影响力贯穿了几个世纪。它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图像宝典,实至名归。 自清初出版以来,《芥子园画传》成为了无数绘画爱好者步入画坛的启蒙之书。它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丰富的内容,以图谱为主、文字为辅,为初学者提供了系统而完整的学习方法。全书从用笔方法到构图造型,从创作示范到章法布局,细致入微,...
17一、神兵旗式的神秘起源 《神兵旗式》作为一部神秘的兵家古籍,其出处虽难以确切考证,但从现有资料来看,它很可能是清朝时期的彩绘本。其作者不详,为这本古籍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这本古籍将传统术数与行兵、五行布阵、旗语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在古代,术数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人们相信通过对天地自然规律的把握,可以预测吉凶、指导行动。而将术数与行兵布阵相结合,更是体现了...
27一、清院本的诞生传奇 (一)创作背景 乾隆继位后,一改雍正时期的严苛,实施相对宽济的政策。在经济方面,减轻人民负担;在政治方面,改善宗室关系,任用老臣,限制僧道活动,改良不良风俗,使政治清明。到乾隆元年末,一系列措施初见成效,国内外局势安定,天下太平。 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大批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以绘画为手段争取传教特权。虽未成功打开宗教大门,但对清代宫廷绘...
24一、画作传奇 (一)钱维城其人 钱维城,1720 年生于江苏武进。自幼聪敏有悟性,读书每日千余言,十岁能诗。乾隆十年中状元后,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他先后担任翰林院修撰、刑部侍郎等职务。钱维城不仅在为官上表现出色,在艺术领域更是成就斐然。 他喜爱绘画,初从族祖母陈书学习画写意折枝花果,后得益于董邦达的指导学画山水。其绘画远学元代四家,近学清初四王,风格独特。他...
18一、溥儒与《秋山访友》的声名 溥儒,原名爱新觉罗・溥儒,作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身份尊贵。他在书画领域成就卓越,与张大千并称为 “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 “南吴北溥”。 溥儒自幼潜心绘画、书法,深受 “古法” 熏陶。四岁学习书法,五岁拜见慈禧太后被赞为 “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此后更是饱读诗书,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在绘画方面,他以山水见长,风格独特。其山水画...
13一、金农与花卉图册的传奇邂逅 金农,这位清代的书画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画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浙江仁和人,别号众多,如金牛、冬心先生等。金农自幼聪颖,早年读书于学者何焯家,与众多名士交往,博学多才。 金农青年起便携友漫游苏浙,37 岁起远游十五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上至名门公...
17一、郎世宁:传奇宫廷画师 郎世宁的艺术成就 郎世宁在宫廷绘画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艺术成就。他擅长绘骏马、人物肖像、花卉走兽等,作品以精细逼真著称。例如《百骏图》,画面中的骏马形态各异,通过西方绘画的明暗对比和光影效果,使得每一匹马都栩栩如生,同时又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乾隆大阅图》则描绘了乾隆皇帝阅兵的盛况,人物形象刻画入微,采用全...
22一、焦秉贞与《耕织图册》的渊源 焦秉贞,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清康熙时期,字尔正,山东济宁人。他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生,康熙时官钦天监五官正,供奉内廷。善绘肖像,以画 “御容” 称旨,其绘画吸收西洋画法,重明暗,楼台界画,刻划精工。 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南巡时,意外得获南宋楼璹《耕织图》。楼璹在南宋绍兴年间任临安府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呈献给宋高...
13一、华岩其人其画 华岩,字德嵩,又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等,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福建上杭一户纸工家庭。自幼家境贫寒,仅在蒙馆读书两年便因父逝辍学,在纸坊当徒工期间,利用废纸自习绘画,渐谙画技。后因族中修宗祠,华岩虽画技娴熟却因出身卑贱被拒,愤而在祠堂画下《高山云鹤》《水国浮牛》《青松悬崖》《倚马题诗》四幅壁画后出走杭州。 在杭州,华岩结识众多文人学士...
10一、陈姑追舟与丹桂堂的渊源 陈姑追舟这部作品出自南音广州丹桂堂,在戏曲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丹桂堂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目前已知的清丹桂堂刊本《陈姑追舟(南音)》,原书共 1 册,附木刻绘图一页,虽作者不详,但从其装帧和内容来看,无不体现着当时的艺术水准。在那个年代,丹桂堂刊印的这部作品,无论是平装本还是宣纸线装本,都展现出对...
13一、清刻本陀罗尼的历史渊源 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在佛教经典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据记载,此陀罗尼是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说。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观音菩萨曾在千光王静住如来住所时,得闻此广大圆满无碍大悲陀罗尼。静住如来嘱咐观音菩萨持此心咒,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 观音菩萨听后,即由初地证至第八地 —— 不动地,并发出宏愿:“设我当来之世能利乐一...
13一、尚善其人 尚善作为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之孙,在清朝初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顺治元年(1644 年),他承袭其父费扬武的爵位为辅国公,随后进位为固山贝子。清军入关时,尚善跟随大军一同入关,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 顺治二年(1645 年),尚善跟从豫亲王多铎南征,成功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主力。当时李自成部队以三百骑兵冲击清军,却被尚善轻松击败。此后,他又参...
13一、《五凤吟》清刻本的历史渊源 《五凤吟》由云阳嗤嗤道人编著,苏潭道人鉴定,在清刻本中有着丰富的版本情况。存世有凤吟楼刻本,藏于日本浅草文库。目录前题 “凤吟楼新刻续六才子书”,卷前题 “五凤吟”,署 “云间嗤嗤道人编著,古越苏潭道人鉴定”。此外,还有草闲堂刊本,现藏大连图书馆;稼史轩刊本,藏北京图书馆。《五凤吟》四卷二十回,首卷有 “引场细事”。又清末石印...
16一、《听阮图》的整体风貌 《听阮图》如一幅静谧的诗意画卷缓缓展开。画中,身着高冕宽服的文人抱膝而坐,神态悠然,沉浸在阮琴的美妙旋律之中。他身旁的歌女专注地弹奏着阮琴,那悠扬的琴声仿佛能穿透画面,萦绕在观者耳畔。周围芳草如茵,以大面积花青渲染的草地,如同涌动的云雾,重色细笔根根绘出的草叶,间以浓淡变化,营造出一种雾动云涌的奇幻之感。 梧桐枝叶繁茂,近乎淡墨白描...
25一、清院本十二月令图册概述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册是清代画院中唐岱、丁观鹏等多位画家合作的杰作。此图册以一年十二个月为时间线索,细腻地描绘出民间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季节的流转变化。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了珍贵的艺术瑰宝。 这幅图册以绢本绘制,原作长 175cm,宽 97cm。画家们运用焦点透视法绘制庭园景致,将画面空间分割出不同区域,再填入当月的代表活动。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