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宋朝 第3页

历代国画

南宋 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卷》典雅、富丽、精致的全景青绿山水画杰作 绢本

26
一、作品概述 (一)基本信息 《江山秋色图》是南宋画家赵伯驹创作的绢本设色长卷,纵 56.6 厘米,横 323.2 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历史地位 北宋后期青绿重彩山水画复兴,《江山秋色图》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是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青绿山水的国宝级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特点、创作思想和艺术风尚。 赵伯驹,中国...
赞 (0)阅读(140)
历代国画

北宋 赵佶 《瑞鹤图》极尽自然俊丽之美 “中式美学” 巅峰境界 绢本 51X138

24
北宋政和二年(公元 1112 年),元宵节刚过,汴京的热闹氛围尚未消散。此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一群仙鹤,它们在皇宫宣德楼上空盘旋,久久不散。宋徽宗目睹此景,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欣然命笔,绘下了这幅《瑞鹤图》。 《瑞鹤图》采用平视的视角展现,画面中共有 20 只形态各异的仙鹤。其中两只站在宣德楼的左右两边,犹如护卫一般,剩下 18 只和谐地排布在空中,翅膀大多展...
赞 (1)阅读(313)
历代书法

(宋)米芾 行草《德忱帖》“八面出锋” 的独特笔法

6
《德忱帖》是米芾著名的《草书九帖》之一,作于元符二年(1100 年)五月四日,时米芾 50 岁,在涟水军任上。此帖为致葛德忱书札,尺寸纵 25.4 厘米,横 78.6 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是米芾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犹如一颗书法艺术宝库中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气韵与节奏 《德忱帖》自始至终,气韵十分流畅,下笔如飞,痛快淋漓,毫无顾忌,点...
赞 (0)阅读(235)
历代国画

宋 刘松年款 《青绿山水长卷》 “南宋四大家”之一

24
一、长卷初印象 宋刘松年款青绿山水长卷,犹如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刘松年生活在南宋时期,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他的作品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紧密相连。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刘松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南宋画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艺术史上,刘松年款青绿山水长卷具有极...
赞 (0)阅读(188)
历代国画

中国古代绘画经典之作:宋 赵佶《听琴图》简洁高雅宁静专注 超脱尘世氛围

24
一、画作概况 《听琴图》是一幅绢本设色工笔人物画,由宋徽宗赵佶所作。此画完成于政和七年,其画面布局生动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幅画的尺寸虽未有确切记载,但从流传至今的版本中可以看出,其画面空间安排得恰到好处。画面中,人物形象与细节刻画入微。弹琴者身着道袍,神情专注,仿佛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旁边的听众们也各具神态,有的微微低头,似乎在沉思;有的则仰首远望,仿...
赞 (1)阅读(187)
历代国画

宋 李公麟 《维摩演教图卷》介于兰叶描和铁线描之间的线条塑造全图二十个饱满清秀的人物面貌

23
一、画卷概述 《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纸本墨笔之作。此画卷生动地展现了维摩向文殊师利宣扬佛教大乘教义的情景。 画卷中,维摩坐于榻上,面目清癯,风度文雅。他虽面带病容,却精神矍铄,以手作势,仿佛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深奥的佛教教义。对面坐着的文殊菩萨,相貌端庄,雍容自在。她脚踩莲花,双手合十,静静地倾听维摩的讲话,对其说法心悦诚服。 四周...
赞 (0)阅读(195)
古籍善本

《班馬異同》【宋】倪思撰 劉辰翁評 明刻本

15
一、《班马异同》的前世今生 《班马异同》作为一部对《史记》与《汉书》作对比研究的著述,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丰富的版本流传。其中,明永乐刊本和万历刊本尤为著名。 明永乐刊本的出现,为这部著作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它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印刷质量和装帧设计,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出版水平。 万历刊本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这个版本可能在内容上进...
赞 (0)阅读(217)
历代书法

(宋)黄庭坚 草书《公以道安帖》翩翩欲飞而意气虚和,非若寻常务以欹侧取势者也

5
《公以道安帖》约元祐初(1086 年)作于京师开封。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黄山谷。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 “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 “苏黄”。 黄庭坚生于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1105 年),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人。他自小聪颖,五岁读《五经》且能背诵如流,七岁能赋诗。少年时随舅父李常赴淮南游学,...
赞 (0)阅读(175)
历代国画

南宋 马远《春雨富士图卷》打破传统山水构图方式 “马一角”

17
一、马远与《春雨富士图卷》的初见 马远,南宋绘画大师,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 马远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 “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
赞 (0)阅读(190)
历代国画

北宋 赵令穰 《陶潜赏菊图》陶渊明归隐生活 董其昌、詹同、蔡哲、中山居士、张羽、苏伯衡题跋

18
一、画作背景与画家生平 赵令穰,身为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其身份在绘画领域赋予了他独特的视角与创作背景。作为皇族成员,赵令穰自幼便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他幼时即爱书画,且富于文学修养,家藏晋唐以来法书名画,这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画家文人时相往来的经历,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赵佶(宋徽宗)为端王时亦与他交游,切磋画艺,可见其在当时艺术圈中的地位...
赞 (0)阅读(178)
历代书法

(宋)苏轼 行书《杜甫桤木诗卷帖》“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儿目睛”

6
此帖又称《书杜工部桤木诗卷帖》,为澄心堂纸本,墨迹,十九行,一百五十九字。原藏于台北兰千山馆,现寄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前面部分是苏轼书写的杜甫关于桤木的诗,全诗共七行五十六字。苏轼所书杜甫桤木诗全文为:“背郭堂成荫白茆,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下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此诗描绘了草堂建成后的景象...
赞 (0)阅读(174)
历代书法

(宋)米芾 草书《吴江舟中诗卷》痛快淋漓与清古从容的融合 枯笔疏行、欹侧随意的技巧运用

15
《吴江舟中诗卷》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晚年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此卷不仅展现了米芾高超的书法技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后人研究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从艺术价值方面来看,《吴江舟中诗卷》的书法风格独特,既有中年书风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从容。米芾在书写过程中,运用枯笔...
赞 (0)阅读(211)
历代国画

宋代山水画近景构图的开山之作 北宋 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绢本

20
一、画作的传奇身世 《溪山雪意图卷》的身世可谓充满传奇色彩。此画最初被认为是北宋画家高克明所作,其创作背景反映出画家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的艺术追求。高克明的山水画创作大多从实地观察中获取素材,经过深思熟虑和苦心经营,采撷诸家之美,自成一格。 这幅画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多位名人收藏。从明朝的朱棡(1358 年 12 月 18 日-1398 年 4 月 22 日...
赞 (0)阅读(156)
历代国画

宋 杨柳 《暮归图》 绢本 对自然与农耕生活的热爱

14
一、暮归图的神秘面纱 《暮归图》作为宋代杨柳的杰作,如今安静地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魅力。这幅绢本设色的作品尺寸为 44x92cm,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艺术气息。 画面描绘的是江南新春傍晚的景色,几棵杨柳垂条,仿佛是大自然的舞者,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它们掩映着溪桥田野,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诗意。远处山峦淹没在层层...
赞 (0)阅读(176)
历代国画

南宋 扬无咎 《四梅图卷》“静观万象,简淡空灵” 的美学追求

24
一、画家与作品简介 南宋画家扬无咎,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他以墨梅著称于世,绘画常使诗(词)书画相互配合,共为一堂,著有《逃禅词集》传世。其绘画风格独特,既工致逼真又富文人豪放的写意情趣。 《四梅图卷》是扬无咎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卷作于画家 69 岁,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全卷共分四段,分别描绘了梅花未...
赞 (0)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