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未封口的 “治” 字:圣教序拓本谜案

免费转存/下载网站全部高清资源
(2.2TB,历代书法、历代国画、古籍善本)
未封口的 “治” 字:圣教序拓本谜案的配图-墨韵书香

《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拓本,简称《圣教序》,是中国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集字碑刻,兼具宗教、历史与艺术三重价值。

未封口的 “治” 字:圣教序拓本谜案的配图-墨韵书香

历史背景

  1. 唐太宗与玄奘的精神纽带
    此碑为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二年(648 年)为玄奘法师译经所作的序文,太子李治(唐高宗)作记,附玄奘译《心经》,全文 1900 余字,表彰玄奘西行取经的功绩。唐太宗以帝王之尊为僧人撰序,体现了唐代 “三教并行” 的文化包容,而玄奘取经的传奇经历更为碑文增添了神圣色彩。
  2. 怀仁的 25 年集字工程
    弘福寺僧人怀仁奉敕主持集字,历时 25 年(648-672 年),从内府珍藏的王羲之真迹及民间散落墨迹中遴选单字,涉及《兰亭序》《丧乱帖》等 40 余种法帖。他动用 40 余人团队,首创 “搜字 – 选字 – 拼字 – 排布” 的标准化流程,甚至对王羲之未写过的字(如 “潜”“圣”)进行部首拆解重组,既保留王书精髓,又融入动态设计。
未封口的 “治” 字:圣教序拓本谜案的配图2-墨韵书香

长安月冷

咸亨三年冬,长安弘福寺的檐角挂满冰凌。怀仁法师枯坐在案前,手中狼毫悬在半空中,墨滴在宣纸上洇开,好似一滴凝固的血。

“师父,该用晚膳了。” 小沙弥端着青瓷碗进来,碗里的粟米粥冒着热气。怀仁摆摆手,目光仍落在面前铺开的《圣教序》草稿上。二十五年了,这一千九百零四字的碑文,每一笔都像是从王羲之的骨血里抠出来的。

“去把《丧乱帖》摹本取来。” 怀仁忽然开口。小沙弥应声而去,不多时捧来一卷泛黄的帛书。怀仁展开帖,”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 墨迹如裂帛,笔锋间犹带东晋的霜雪。怀仁指尖轻轻抚过 “慕” 字的竖钩,那是王羲之痛失双亲时的颤抖。

未封口的 “治” 字:圣教序拓本谜案的配图3-墨韵书香

墨海沉钩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一纸诏令将玄奘法师迎回长安。朱雀大街上,驮经的白马踏着碎玉般的积雪,玄奘袈裟上的金线在阳光下闪烁。怀仁挤在人群中,看见法师眉间的朱砂痣,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终南山闭关时,曾梦见一位僧人背负经卷,踏云而来。

三日后,弘福寺藏经阁。怀仁跪在太宗面前,殿内烛火摇曳,龙纹香炉里飘出沉水香。”朕要你集右军之字,刻《圣教序》于碑。” 太宗的声音如青铜钟磬,”若成,便是千秋功德。”

怀仁领命时,窗外的腊梅正开得艳。他不知道,这一跪,便是二十五年。

未封口的 “治” 字:圣教序拓本谜案的配图4-墨韵书香

枯骨生花

怀仁的案头堆满了王羲之的摹本。他将每一个字拆解成笔画,像拼一幅支离破碎的画。”之” 字有二十三种写法,”乎” 字需从《兰亭序》的残片中拼接。遇到王羲之未写过的字,他便对着镜子,模仿右军的笔意书写,直到手腕肿胀如馒头。

开元年间,长安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怀仁带着弟子们在终南山寻得《长风帖》真迹时,山匪突然杀出。怀仁用袈裟裹住字帖滚下山坡,弟子们以肉身相护,鲜血染红了经幡。回到寺中,他发现字帖边缘被利刃划破,”风” 字的撇捺缺了半截。当夜,怀仁在佛前跪了一夜,将自己的指血混入朱砂,修补笔画。

未封口的 “治” 字:圣教序拓本谜案的配图5-墨韵书香

碑成之日

咸亨三年十二月八日,《圣教序》碑落成。碑高九尺,碑首刻七尊佛像,碑身行书如行云流水。怀仁站在碑前,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终南山的那个梦。

是夜,怀仁圆寂。临终前,他将贴身收藏的《兰亭序》摹本交给弟子:”此帖藏于佛塔地宫,待千年后有缘人。”

未封口的 “治” 字:圣教序拓本谜案的配图6-墨韵书香

香江惊鸿

二零二五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幅北宋拓本《圣教序》引起轩然大波。拍卖师的槌子落下时,坐在后排的老学者忽然站起:”此拓本 ‘ 治’ 字未封口,当是咸亨三年原碑初拓!”

消息传开,故宫博物院紧急调阅馆藏。技术人员在拓本背面发现一行蝇头小楷:”贞观二十三年春,怀仁摹右军《长风帖》于此。” 墨迹中竟混着暗红的血珠。

未封口的 “治” 字:圣教序拓本谜案的配图7-墨韵书香

以上就是未封口的 “治” 字:圣教序拓本谜案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墨韵书香其它相关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未封口的 “治” 字:圣教序拓本谜案

评论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