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字如其人” 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西汉文学家扬雄提出的 “书,心画也” ,到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所说的 “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都在强调书法与个人品质、心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大众普遍认为,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能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通过一个人的字迹,就可以窥见其性格、气质和品德。比如,人们会觉得笔画力度大、线条粗犷的人,性格多刚毅、豪放;而笔画力度小、线条细腻的人,性格则多柔弱、内敛。字形结构严谨、规整的人,气质多稳重、严谨;而字形结构松散、随意的人,气质则多活泼、开朗。

但历史偏偏出现了一些反例,让 “字如其人” 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和珅便是其中之一。和珅,这位被称为 “千古第一贪官” 的清朝权臣,他的贪婪形象深入人心,民间甚至流传着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的说法,足见其贪污数额之巨大,他所聚敛的财富相当于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巨贪,在书法上竟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美得让人惊叹,这与他为人所不齿的贪腐行径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也不禁让人对 “字如其人” 这一传统观念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和珅:不只是 “千古第一贪官”
在大众的认知里,和珅是影视剧中那个油腔滑调、阿谀奉承的形象,总是和纪晓岚斗智斗勇,每次都以他的小算盘被识破而告终。比如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王刚饰演的和珅,那标志性的笑容和精明的小眼神,将和珅的贪婪和狡黠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以至于一提到和珅,大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个贪得无厌的奸臣模样。

但真实的和珅,远不止 “贪” 这么简单。他出生于官宦世家,虽幼年历经坎坷,却勤奋好学,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对四书五经也是烂熟于心。凭借着自身的才学和俊朗的外表,和珅在 23 岁时得到乾隆帝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 。他一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还被封为一等忠襄公,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和珅的敛财手段堪称 “多元化”。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受贿,各地官员为了讨好他,纷纷献上奇珍异宝、金银绸缎。他还贪污公款,掌管户部长达二十一年,将国家财政当成了自己的小金库。勒索百官也是他的惯用伎俩,官员们的考核、升迁都掌握在他手中,谁敢不乖乖交钱?和珅极具商业头脑,涉足多个领域,开当铺、古玩店、粮店、酒店、瓷器店等,还经营煤窑、长途运输,甚至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都有商业往来,堪称当时的 “商业巨鳄”。在白莲教起义期间,社会动荡,土地价格暴跌,和珅趁机大量收购土地,收取地租,进一步扩充了自己的财富版图 。

嘉庆四年,乾隆帝驾崩,和珅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仅仅 15 天后,嘉庆帝就对他展开了清算,下令抄家。据《庸庵笔记》中《查抄和珅家产清单》记载,和珅被抄出的财产包括赤金 186900 两、现银 6556000 两、京果(银)五百八十三万个、苏果(银)三百一十五万个、洋钱(银元)五万八千块,还有房产 2170 间、田地八千顷、当铺十处、银号十处等 。其财富之巨,令人咋舌,相当于当时清政府 15 – 20 年的财政收入,说他是 “富可敌国” 也毫不为过。

和珅书法:美到骨子里的艺术
和珅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见长,他尤其擅长当时流行的 “馆阁体” 。“馆阁体” 是一种在科举考试和官场文书中广泛应用的书体,以乌黑、方正、光洁为特点,追求整齐划一、规范美观,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书法家个性的发挥,但也对书写者的基本功要求极高。为了迎合乾隆的喜好,和珅下足了功夫,不仅苦练 “馆阁体”,还四处搜罗赵孟頫的真迹,对欧阳询、颜真卿、文征明等古代名家的法帖也都进行过深入临摹 ,汲取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点画精到,每一个笔画都写得极为认真,起笔、行笔、收笔都有讲究,粗细均匀,富有韵律感;结构匀称,遵循着严格的对称和平衡原则,给人一种端庄、稳重的感觉 ,就像是经过精密计算一般,每个字的重心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呈现出一种庄严的庙堂之气。同时,他的书法又融合了赵孟頫字体的秀润和馆阁体的规整,风貌清丽,笔画间透着一股灵动之气,整体上简明雅致,既符合官方的审美标准,又带有文人的意趣,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和珅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不算多,但每一件都堪称精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和珅楷书《佛说无量寿经》抄本,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抄经采用经折装,每半开 8 行 20 字,版框 22.5cm×13.4cm,开本 27.6cm×15.6cm 。全篇以匀整的乌丝栏为界,每个字的横画皆呈俯势,竖画多取仰势,形成了 “横鳞竖勒” 的独特韵律 。其点画讲究 “逆入平出”,起笔藏锋,如同太阿截铁般有力;收笔回锋,又似孤舟横江般沉稳。在结体处理上,和珅深得欧阳询 “四面停匀,八边俱备” 之法,每个字的重心安排都经过精心考量,呈现出一种庄严大气的感觉 。整幅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随意,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笔画之间的呼应、顾盼十分自然,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让人不禁感叹其书法技艺的精湛。

2005 年北京瀚海拍卖会上,和珅的立轴《积学明礼》以 660 万元的高价成交 ,震惊了收藏界。这幅作品全文共计 29 个字,去掉落款的 8 个小字,正文内容一共 21 字,平均算下来每个字价值 20 多万 ,足见其艺术价值之高。《积学明礼》整体风格以颜体为基础,又融入了馆阁体的规整,书风秀美圆润,用笔厚重有力 。从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到王羲之《乐毅论》的笔意,又能感受到董其昌的淡雅韵味。其中 “明” 字左部的 “日” 旁取法钟繇,右部的 “月” 部则化用虞世南笔势;“礼” 字右边的 “乙” 钩暗合颜真卿《多宝塔碑》的顿挫之法 。这种博采众长又自出机杼的创作方式,充分证明了和珅在书法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独特见解,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

和珅书法成就背后的原因
和珅能在书法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为了迎合乾隆的喜好,和珅可谓是煞费苦心。乾隆皇帝对书法极为痴迷,尤其推崇赵孟頫、董其昌的书风 。和珅深知这一点,便日夜苦练赵、董笔法,找来大量他们的书法作品,反复临摹,仔细揣摩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学习他们在笔画的转折、连带以及墨色运用上的技巧 。功夫不负有心人,和珅的书法逐渐有了赵孟頫和董其昌的神韵,甚至能模仿乾隆御笔,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乾隆晚年的一些诗匾都是让和珅代笔完成的 。比如,有一次乾隆要为一座寺庙题写匾额,由于事务繁忙,便让和珅代笔。和珅精心书写,字体与乾隆如出一辙,旁人竟难以分辨,乾隆看后也十分满意,对他的书法赞赏有加 。

和珅的学习经历也为他的书法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自幼聪明好学,十岁时与弟弟和琳一起选入咸安宫官学 。咸安宫官学是当时的顶级学府,专门培养内务府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优秀生员 ,这里汇聚了众多名师,教学资源丰富。在咸安宫官学,和珅接受了系统而严格的书法训练,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笔画写法开始,一点点打磨自己的基本功 。他深入学习欧阳询、颜真卿等楷书大家的作品,仔细观察他们字体的结构、笔画的粗细变化以及用笔的技巧 。学习欧阳询楷书时,他被其险峻的结构和严谨的笔法所吸引,花费大量时间临摹,力求精准地把握每一个字的形态和神韵 ;学习颜真卿楷书时,他着重练习笔画的粗壮与厚重,感受颜体字中蕴含的雄浑大气 。同时,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还认真研习当时流行的馆阁体 ,努力适应这种规范、工整的字体要求。

和珅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也是他成功的关键。他将书法视为一种精神寄托,即使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也依然坚持练习,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他对历代名家书法的研究可谓深入骨髓,不仅临摹他们的作品,还研究他们的书法理论和创作风格,从中汲取灵感 。他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整理了许多珍贵的书法典籍和名家真迹,建立了自己的书法收藏库 。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当时的一些书法名家交流切磋,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比如,他与书法名家梁诗正、张照等人都有过密切的交往,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书法技巧和创作心得 。正是这种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让和珅在书法领域不断深耕,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以上就是被骂千年的大贪官,书法竟美到窒息,彻底颠覆 “字如其人” 的认知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墨韵书香其它相关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被骂千年的大贪官,书法竟美到窒息,彻底颠覆 “字如其人” 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