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等级:部分版本如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所藏的明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册为国家一级文物。

作品形制:有册页和长卷等形式。如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为长卷,尺寸为 28.7×464.9 厘米;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所藏为册页,纵 32.2 厘米,横 28.6 厘米 ×8。

创作时间:文征明一生多次书写《赤壁赋》,如嘉靖十一年(1532 年)10 月、嘉靖丙辰(1556 年)春日、嘉靖戊午(1558 年)冬十一月廿日等。

笔法:起笔尖锋顺入,俊健爽朗,行笔凝练利落,多用中锋,在书写中不断进行衄错、提按、翻转等,腕力运笔使得换锋灵活,气力深入纸面,线条干练率性。

结构:字内间架结构疏朗宽绰,结字欹侧,肉盛于骨,字形优美,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既有呼应又有对比,布局和谐统一。

风格:整体风格隽秀,富有温文儒雅之气,具有晋唐书法的风致,晚年作品更是笔笔仙风道骨,超逸脱俗、从容沉着。

对苏轼的敬仰与追慕:文征明是苏轼的 “迷弟”,对苏轼的文学才华极为敬仰。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后,创作了《前后赤壁赋》,以赤壁之游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文征明被苏轼的文章所打动,将《前后赤壁赋》抄写了上百遍,以此表达对苏轼的崇敬之情,他通过书写苏轼的作品,仿佛与苏轼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试图深入体会苏轼的心境和思想。

勤奋练字与艺术追求:文征明自幼并不聪慧,11 岁还不能说话,但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每日坚持书写,不断提高自己的控笔能力,一练就是 70 多年。他将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融入到对《赤壁赋》的书写中,通过反复抄写,不断磨练自己的笔法、结构和章法,力求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在他 87 岁时书写的行草《前后赤壁赋》,用笔老练、成熟,书法已达大成之境,成为其 “人书俱老” 的典范之作。

以书明志与时代感慨:明朝中期社会变革之际,文征明身处其中,感受到了时代的沧桑与变迁。他在书写《赤壁赋》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笔墨之中,以行书的形式展现出这篇赋文的独特魅力。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表达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文征明在时代变迁中的心境产生了共鸣,他通过书写此文,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人生和时代的思考。


以上就是文征明 行书 苏轼《赤壁赋》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墨韵书香其它相关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文征明 行书 苏轼《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