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嘉靖帝口中的 “书圣”:那个让陆家嘴得名的男人

免费转存/下载网站全部高清资源
(2.2TB,历代书法、历代国画、古籍善本)
嘉靖帝口中的

江畔神童

明成化十三年(1477 年),黄浦江东岸的洋泾镇,陆家宅邸的梧桐树上喜鹊喳喳作响。陆深的母亲瞿氏临产时,恍惚看见一位白须老者持笔凌空书写 “俨山” 二字,墨迹未干便化作一道金光没入襁褓。这个传奇般的出生故事,仿佛预示着陆家即将诞生一位搅动文坛的风云人物。

陆家世代书香,祖父陆璿精于金石鉴赏,父亲陆平尤擅书法。陆深三岁能辨四声,五岁诵《诗经》,八岁临赵孟頫《胆巴碑》已得神韵。某日暴雨倾盆,陆家私塾的屋檐下,少年陆深以雨水为墨,在青石板上挥毫疾书,笔锋所至如游龙惊鸿。教书先生见状大惊:”此子他日必成大器!”

嘉靖帝口中的

弘治十四年(1501 年),二十四岁的陆深赴南京参加乡试。三场考毕,主考官李东阳展开他的策论《治国九论》,只见字迹铁画银钩,行文如江河奔涌。当读到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时,李东阳拍案而起:”此真解元之才!” 放榜之日,陆深果然高中解元,名动江南。

代表作品《瑞麦赋》有上下卷,长3米左右,350余行,上卷从”瑞麦赋”三字标题开始,至”受冻而仆者又如干矣”止,共145行,下卷自”天子轸念南服”至末行题款,共213行。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嘉靖帝口中的
进士登科录上的陆深及其家庭介绍

玉堂风云

弘治十八年(1505 年)春闱,陆深以二甲第八名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初入仕途的他锋芒毕露,常在文华殿与大学士李东阳探讨经史。某日,正德帝心血来潮要观赏书法,陆深挥毫写下《岳阳楼记》,笔势如行云流水,满座皆惊。宦官刘瑾却在一旁阴沉着脸 —— 这个年轻翰林的风头,已威胁到他的权柄。

正德五年(1510 年),刘瑾以 “蔑视礼法” 为由,将陆深贬为南京礼部主事。离开京城那天,陆深在玄武湖畔遇见一位卖字老翁,其字颇有李邕风骨。两人席地而坐,老翁以树枝蘸水书写《出师表》,陆深看得如痴如醉:”前辈笔法深得北海精髓,晚辈受教了。” 老翁大笑:”书法之道,贵在师古而不泥古。”

嘉靖帝口中的
陆深撰《俨山集》

刘瑾伏诛后,陆深重返翰林院。嘉靖帝即位后,对这位饱学之士尤为器重,任命他为经筵讲官。某日讲《尚书・大禹谟》,陆深以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为题,旁征博引直指时政弊端。嘉靖帝听罢动容:”先生真乃朕之魏征!” 当即赐他 “玉堂清玩” 玉镇纸。

笔扫千军

嘉靖十一年(1532 年),四川松茂地区羌人叛乱。陆深临危受命,以布政使身份督运粮草。在险峻的栈道上,他写下《蜀道难》长卷,笔力雄健如剑戟森列。随行的将士们传阅此卷,士气大振:”有陆大人的墨宝镇军,何愁叛贼不平!”

嘉靖帝口中的
陆深《芣苢诗册》

平叛归来,嘉靖帝在西苑设宴庆功。酒至半酣,皇帝命人抬出丈二宣纸:”朕欲观先生笔走龙蛇。” 陆深饱蘸浓墨,笔锋如霹雳开山,写下 “山河永固” 四个大字。嘉靖帝击节赞叹:”先生书法,真乃当代书圣!” 满朝文武皆起,齐呼 “书圣”。陆深却免冠叩首:”微臣何德何能,敢当此誉?”

嘉靖十九年(1540 年),陆深辞官归乡。他在浦东故宅 “后乐园” 筑土为山,引江为池,题匾 “俨山精舍”。每日清晨,他在澄怀阁临习《兰亭序》,江风拂过宣纸,墨香与稻香交融。时有文人慕名来访,见其笔势若蛟龙出海,皆叹:”此真神仙中人也!”

嘉靖帝口中的
陆深《行书书札》

墨韵流长

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秋,陆深病逝于后乐园。临终前,他将《瑞麦赋》长卷交给儿子陆楫:”此卷耗尽吾十年心血,汝当妥善保管。” 这幅洋洋洒洒近两千字的巨作,记载着嘉靖七年江南瑞麦遍野的祥瑞,笔意酣畅处如麦浪翻滚,细腻处似露珠凝叶。

嘉靖帝口中的
陆深《瑞麦赋》

陆深下葬之日,黄浦江上百舸停航,两岸百姓素衣焚香。夏言含泪写下墓志铭:”公之书法,上追钟王,下启文长,真百世之宗匠也。” 若干年后,陆家嘴因陆深的故宅和墓葬得名,黄浦江在此折而向东,恰似一支饱蘸墨汁的巨笔,在天地间书写着不朽的传奇。

嘉靖帝口中的
陆深《瑞麦赋》

万历年间,董其昌慕名前来陆家嘴拜谒。站在俨山精舍的废墟上,他抚摸着残碑断碣,感叹:”俨山先生之书,如长江大河,波澜壮阔。吾辈当以先生为镜,方能窥见书法堂奥。” 此时,江风送来悠远的钟声,仿佛是陆深穿越百年的回响。

以上就是嘉靖帝口中的 "书圣":那个让陆家嘴得名的男人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墨韵书香其它相关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嘉靖帝口中的 “书圣”:那个让陆家嘴得名的男人

评论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