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赵之谦这位晚清艺坛熠熠生辉的巨匠,于1829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开元寺东首大坊口赵家,其祖上可追溯至宋宗室族裔,徙居绍兴后多以经商为业。他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又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每一个字号背后,似乎都隐匿着他人生某段跌宕起伏的故事。自幼赵之谦便展现出超凡的天资,四岁入私塾,读书习字皆出类拔萃,过目成诵且常出新意,令塾师都难以应对。家中殷实的藏书,更为他打...
26惊世之作:《临韦偃牧放图卷》来袭在中华绘画那璀璨的星空中,北宋的李公麟所作的《临韦偃牧放图卷》,犹如一颗极为耀眼的巨星,不断地散发着无尽的光辉。它乃是中国古代鞍马画之中的超级大作,但凡对国画有一点儿涉猎的人,就绝对不可能没有听闻过它的大名。想象一下,一幅长卷徐徐展开,1286匹马如汹涌浪潮奔腾而来,143位马夫穿插其中,或挥鞭驱赶,或轻声吆喝,那场面是不是瞬...
26在众多以兰亭修禊为主题的画作之中,《兰亭修褉图卷》毫无疑义是格外引人瞩目的一种存在。从古至今,有不少画家都对把这一饱含文人雅趣以及历史韵味的题材呈现在笔下这件事情极为感兴趣,像五代的周文矩、元代的王振鹏、明代的杜堇、清代的禹之鼎等等,他们都留存下了与之相关的优秀作品。 不过,《兰亭修禊图卷》特有魅力,在好多同类题材的作品当中,它能把人的目光吸引住,让观看者特...
13画作简介 《幽篁戴胜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纸本设色画4厘米横362厘米这幅画描绘的内容十分简洁却极具韵味,图中绘有幽篁细枝,一只戴胜鸟停栖其上,正回首张望着,仿佛下一秒就要展翅欲飞,那姿态极为生动。从笔法方面来看,此画做工规整且细致,在多个地方都运用了勾勒这样的技法,其画风既严谨又细腻,与此同时还留存着南宋院体花鸟画法所蕴含的韵味。 设色方面也是颇为...
18沈铨生于 1682 年,是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年少时,他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跟随父亲学习扎纸花的手艺。这段经历虽然艰苦,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对手工艺以及造型艺术的感知能力,为日后绘画创作中对物体形态的把握奠定了基础。 在沈铨十二、三岁时,常随父亲去浙江平湖贩卖绵绸,每次经过花鸟画家胡湄门前,看到胡湄作画时的挥洒自如,他都...
13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书画艺术领域呈现出独特的氛围与发展态势。当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尤其明末以来渐渐勃兴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首先在南方商业城市扬州等地得到了长足发展。扬州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以及繁荣的商业,成为了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盐业兴盛,富甲东南。 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地文人名流汇聚于此。...
24明宣宗朱瞻基在书画方面极有造诣,其作品《唐苑嬉春图卷》更是别具一格。朱瞻基号长春真人,是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他不仅在文治武功方面有所建树,还雅尚翰墨,尤工于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俱佳,是和赵佶齐名的书画皇帝。 《唐苑嬉春图卷》(又称《五狸奴图》)展现了朱瞻基对猫这一题材的独特描绘。画中五只猫姿态各异,一只叼着禽鸟,一只...
20《蜂猴图》是中国清代画家沈铨的国画作品,创作于 1742 年,沈铨六十一岁,是其画风成熟时的杰作。此画现藏于中国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立轴,尺寸为 183X96 CM。 沈铨(1682 – 约 1760),清代画家。字衡之,号南苹,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人,一作吴兴(今湖州)。工写花卉翎毛,设色妍丽,画人物得不传之秘。尝写花蕊夫人宫词为图,殊极巧妙。日...
14《梅花仕女图》在艺术特色上独具匠心。首先,从人物刻画来看,以圆劲方折的线条表现仕女的清秀纤细,将仕女的柔美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线条的运用,既体现了任伯年对传统绘画技法的继承,又融入了他个人的创新与理解。通过细腻的笔触,仕女的神态、姿态得以生动呈现,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她的内心世界。 其次,作为背景的梅花采用没骨法晕染,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没骨法的运用使得...
18《雪树寒禽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从主题意境来看,画家将此图画得极有意境。在冰天雪地中,枯树挺立于风雪,虽木叶尽脱但枝干如铁,其上栖息的山禽自在平和,全然无惧恶劣环境。旁边的雪竹凌寒不凋,画面紧扣 “雪”“寒” 二字,营造出冬季寒冷肃寂的气氛,同时又透出自然界生命的活力,显示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其次,在技法运用方面,画家采用工笔钩填法细腻刻画出寒...
23一、作品概述 (一)基本信息 《桂菊山禽图》是明代吕纪创作的绢本工笔重彩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画面内容 《桂菊山禽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画面中,高大茂盛的桂花树占据显著位置,树干苍健,绿叶茂密,桂花簇聚,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金桂的幽香阵阵。桂树上,几只八哥或对唱,或翘首远眺,灵动活泼。低一些的树枝上,一只蓝色绶带鸟朝着树下鸣叫,其黑白相间的...
22一、画作背景 (一)画家生平 于非闇生于光绪十五年,北京人,出身书香世家,祖籍山东蓬莱。他早年随王润暄学画,后攻摹宋画,写赵佶瘦金体书,成为北京地区工笔花鸟画领军人物。 (二)时代背景 清末时期,艺术风格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在绘画领域,既有对传统技法的继承,又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清朝艺术特色丰富多样,帝王对文化艺术的重视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清朝皇帝尊崇孔孟之道,...
19一、作品概述 (一)基本信息 程璋,1869 至 1938 年,原名德璋,号瑶笙,原籍安徽新安,移居江苏泰兴,后寓上海。程璋生于清朝末年,早年为学徒,后师从汤润之学习绘画。曾执教江苏省立第二中学(草桥中学)、清华大学、苏州草桥中学及上海中国公学等。《双猫窥鱼图》创作于 1930 年,材质为纸本设色,纵 148cm、横 80.8cm,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13清 居廉 清代晚期书画家。字梅生,号梅巢,生于1811年,卒于1889年。他将所居称为“今夕庵”。 他是番禹(今广州)人,当时广州为接触西方文化最多的城市,他的绘画也受到些影响。他所绘山水、花卉多秀雅,草虫则活灵活现,书法师承恽寿平,工诗词。居巢年青时善游览名迹,饱览桂林山川,结交著名画家,对其艺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他善作花鸟,重视自然真情实景。提...
24北宋政和二年(公元 1112 年),元宵节刚过,汴京的热闹氛围尚未消散。此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一群仙鹤,它们在皇宫宣德楼上空盘旋,久久不散。宋徽宗目睹此景,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欣然命笔,绘下了这幅《瑞鹤图》。 《瑞鹤图》采用平视的视角展现,画面中共有 20 只形态各异的仙鹤。其中两只站在宣德楼的左右两边,犹如护卫一般,剩下 18 只和谐地排布在空中,翅膀大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