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

免费转存/下载网站全部高清资源
(2.2TB,历代书法、历代国画、古籍善本)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墨韵书香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在那个故事里,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 ,虽然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却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到了金代,董解元将其改编成《西厢记诸宫调》,这个版本在情节上有了很大丰富,比如增加了张生找来好友白马将军解围等情节,使得故事更加曲折。不过,此时的故事在形式上还比较单调,人物形象和情感也不够丰满。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墨韵书香

直到元代,王实甫以其卓越的才华对故事进行了再创作,写出了杂剧《西厢记》。王实甫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情节,如 “目成”“惊艳”“拷红”“赖婚” 等,使故事更加曲折紧凑,内容更加充实。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张生的痴情、莺莺的娇羞、红娘的机智、老夫人的顽固,都跃然纸上。至此,《西厢记》的故事以其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深入人心的爱情主题

《西厢记》最打动人的,莫过于它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的爱情主题。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受到诸多束缚。张生和崔莺莺,一个是穷书生,一个是相国小姐,身份地位悬殊,他们的爱情面临着重重阻碍。然而,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2-墨韵书香

张生对莺莺一见钟情后,便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他为了莺莺,将 “云路鹏程” 丢在脑后,留在蒲东。莺莺虽然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但内心对爱情的渴望让她也勇敢地迈出了那一步。他们的爱情,冲破了封建门第观念、礼教束缚,展现出爱情至上的进步思想。这种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广大青年男女的心声,也让《西厢记》的爱情主题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广泛深远的文化影响

《西厢记》问世之后,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戏曲领域,它成为了后世戏曲创作的典范,元、明、清三代的许多戏曲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它的影响。比如元代白朴的《东墙记》、郑光祖的《梅香》,其情节关目与《西厢记》如出一辙;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在继承《西厢记》“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歌颂了可以超越生死的男女爱情情操 。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3-墨韵书香

在文学作品中,《西厢记》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古典小说代表作《金瓶梅》与《红楼梦》就深受其影响。《红楼梦》中林黛玉听《西厢记》的情节,生动地展现了《西厢记》对当时人们思想的触动。

在绘画领域,《西厢记》也成为了画家们喜爱的题材。明代著名画家仇英、唐寅、陈洪绶等都曾以《西厢记》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们用画笔描绘出《西厢记》中的经典场景和人物形象,使得《西厢记》的故事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得以广泛传播。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4-墨韵书香

仇英:从漆工到绘画大师的传奇人生

出身平凡,心怀艺术梦想

在明代画坛,仇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其光芒至今仍熠熠生辉。然而,他的出身却极为平凡,甚至带着几分贫寒的底色。约 1498 年,仇英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便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家境贫寒,他幼年失学,早早地便投身于生计之中,成为了一名漆工,为人们彩绘房屋。

这份漆工的工作,虽然辛苦,却也为仇英的绘画之路奠定了基础。在绘制漆画的过程中,他逐渐培养出了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和扎实的绘画技巧。每一次涂抹颜料,每一次勾勒线条,都是他对艺术的一次探索和追求。尽管身处底层,生活艰辛,但仇英心中对绘画的热爱却从未熄灭,反而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越烧越旺。他常常在工作之余,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着自己心中的世界,那些平凡的生活场景、美丽的自然风光,都成为了他笔下的素材。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5-墨韵书香

师从名家,技艺飞速提升

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1517 年,19 岁的仇英来到了吴县(今苏州),这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在这里,他结识了人生中的伯乐 —— 文徵明。文徵明的赏识和引荐,让仇英得以拜入画家周臣门下,正式开启了他的绘画学习之旅。

周臣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他的绘画风格融合了南宋院体画的精髓,笔墨酣畅,坚实有力。在周臣的悉心指导下,仇英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绘画技巧,他勤奋刻苦,常常废寝忘食地临摹古人的画作,从唐宋名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他的努力和天赋得到了文徵明和唐寅的器重,他们与仇英交往密切,在艺术上给予了他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启发。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6-墨韵书香

在这个过程中,仇英不仅学习到了精湛的绘画技艺,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将院体画的工整细腻与文人画的文雅清新相结合,使作品既具有严谨的结构和精细的笔触,又蕴含着文人的情趣和意境。这种独特的风格,让他在明代画坛中独树一帜,逐渐崭露头角。

风格独特,作品流传千古

仇英的绘画风格以工笔重彩和细腻写实著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等多个领域。在人物画方面,他尤善仕女画,笔下的仕女形象秀美,线条流畅,神态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他的《汉宫春晓图》便是其仕女画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汉代宫廷中嫔妃们的生活场景,画面中人物众多,姿态各异,服饰华丽,色彩鲜艳,生动地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奢靡。

在山水画方面,仇英的作品则以青绿山水为主,他继承了赵伯驹和南宋 “院体” 画的传统,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和理解。他的山水画布局宏大,结构严谨,笔墨精细,色彩鲜艳,既有传统青绿山水的富丽堂皇,又有文人画的清新雅致。《桃源仙境图》便是他青绿山水画的经典之作,画面中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人物在其间或游玩、或交谈,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气息。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7-墨韵书香

除了人物画和山水画,仇英的花鸟画和楼阁画也同样出色。他的花鸟画注重对花鸟形态和神情的刻画,笔墨细腻,色彩鲜艳,富有生机与活力;他的楼阁画则采用界画技法,对丹楼朱阁加以精绘妙制,工整细密,华丽端庄,展现出了高超的绘画技艺。

仇英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风格和技巧被后世画家广泛借鉴和学习,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依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去欣赏和品味。

画面内容:生动的爱情叙事

仇英款西厢记图八页,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每一页都像是一个精心雕琢的故事片段,将《西厢记》中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这八页图以绢本设色绘制,尺寸为 18.5×38cm ,虽画面不大,却容纳了丰富的细节和情感。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8-墨韵书香

第一页描绘的是 “惊艳”。画面中,普救寺的佛殿庄严肃穆,香烟袅袅。崔莺莺在红娘的陪伴下,轻移莲步,来到佛殿上香。她身姿婀娜,面容姣好,眉眼间流露出少女的娇羞与纯真。张生恰在此时来到寺中,不经意间瞥见了莺莺,顿时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呆立当场,手中的经卷也不自觉地滑落。这一瞬间的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两颗年轻的心开始悄然悸动。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张生的惊艳、莺莺的娇羞以及红娘的俏皮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当时空气中弥漫的那份微妙的情愫。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9-墨韵书香

第二页展现的是 “酬韵”。夜晚,月色如水,洒在普救寺的庭院中。张生居住的西厢与莺莺所在的东厢仅一墙之隔。张生在庭院中散步,偶然听到莺莺在东厢吟诗,他被莺莺的才情所打动,于是依韵和诗一首。画面中,张生站在西厢房外,仰头望向东厢,脸上满是倾慕之情;莺莺则在东厢的窗前,微微侧身,似乎在倾听张生的和诗,她的脸上带着一丝羞涩的红晕。庭院中的花草树木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而美好,仿佛也在为这对才子佳人的诗意交流而陶醉。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10-墨韵书香

第三页是 “寺警”。孙飞虎听闻崔莺莺美貌,率领五千贼兵将普救寺团团围住,索要莺莺为妻。画面中,普救寺外尘土飞扬,贼兵们手持兵器,凶神恶煞;寺内众人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崔老夫人惊恐万分,不知如何是好。张生挺身而出,他虽然一介书生,却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与老夫人商议对策。画面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生动地展现了紧张危急的气氛,以及张生的勇敢和担当。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11-墨韵书香

第四页描绘 “请生”。在这危急关头,崔老夫人无奈之下许下诺言,谁能退去贼兵,就将莺莺许配给谁。张生自告奋勇,写信向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求救。画面中,张生坐在桌前,奋笔疾书,他的神情专注而坚定;崔老夫人和莺莺、红娘在一旁,眼中满是期待和忧虑。桌上的烛火摇曳,照亮了张生的脸庞,也照亮了众人心中的希望。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12-墨韵书香

第五页为 “解围”。白马将军杜确接到张生的书信后,迅速率领大军赶来,将贼兵打得落花流水,解除了普救寺的危机。画面中,战场上硝烟弥漫,士兵们奋勇厮杀,白马将军英姿飒爽,威风凛凛。普救寺内的众人则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感激之情。画家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展现了正义的力量和胜利的喜悦。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13-墨韵书香

第六页展现 “赖婚”。危机解除后,崔老夫人却突然反悔,以莺莺已许配给郑恒为由,让张生和莺莺以兄妹相称。画面中,崔老夫人端坐在厅堂之上,表情严肃,态度坚决;张生则满脸惊愕和失望,他不敢相信老夫人会出尔反尔;莺莺坐在一旁,低头不语,眼中满是委屈和无奈;红娘站在莺莺身后,脸上露出不满和气愤的神情。整个画面的气氛压抑而沉闷,让人感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无情。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14-墨韵书香

第七页是 “听琴”。张生在被老夫人赖婚后,心中苦闷不已。他得知莺莺每晚都会在花园中焚香,于是在夜晚来到花园,弹琴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莺莺听到琴声,被张生的深情所打动,她和红娘悄悄来到花园,躲在花丛后倾听。画面中,张生坐在花园的亭中,专注地弹奏着琴弦,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莺莺的思念;莺莺和红娘在花丛后,静静地聆听着琴声,莺莺的脸上露出了感动和深情的神色。月光下,花园中的景色如诗如画,与悠扬的琴声相互映衬,营造出了一种浪漫而又深情的氛围。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15-墨韵书香

第八页描绘的是 “佳期”。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和莺莺终于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私定终身。画面中,张生和莺莺在红娘的引领下,来到了莺莺的闺房。张生面带羞涩和喜悦,莺莺则满脸红晕,娇羞地低下头。房间内布置得温馨而浪漫,桌上的红烛摇曳,映照着两人幸福的脸庞。红娘站在一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一页画面充满了甜蜜和幸福的气息,为这段爱情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艺术特色:精湛的绘画技艺

仇英款西厢记图八页不仅在画面内容上生动地展现了《西厢记》的故事,在艺术特色上也体现了仇英高超的绘画技艺。

在工笔方面,仇英的线条细腻流畅,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他用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服饰的纹理以及景物的形态,每一笔都恰到好处,生动地表现出了物体的质感和动态。在描绘人物时,他注重对人物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刻画,通过细微的线条变化,展现出人物丰富的情感。比如在 “惊艳” 一页中,张生看到莺莺时,眼睛瞪大,眼神中充满了惊喜和爱慕,画家通过寥寥几笔,就将张生此时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描绘莺莺的服饰时,仇英运用了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了服饰上的花纹和褶皱,使服饰看起来华丽而逼真,仿佛能触摸到其质感。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配图16-墨韵书香

在色彩运用上,仇英的作品色彩鲜艳而不失典雅,丰富而又和谐。他善于运用色彩来表现画面的气氛和情感。在 “佳期” 一页中,画面以红色为主色调,红色的烛火、红色的床帐、红色的服饰,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热烈的氛围,充分展现了张生和莺莺私定终身时的幸福和甜蜜。而在 “赖婚” 一页中,画面的色调则较为暗淡,以灰色和黑色为主,表现出了压抑、沉闷的气氛,与人物的心情相呼应。仇英还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衬托,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明。在描绘人物时,他常常将人物置于色彩鲜艳的背景之中,突出人物的形象;在描绘景物时,他会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景物的远近和层次,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构图方面,仇英的作品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他善于根据画面的内容和主题,合理地安排人物和景物的位置,使画面达到一种和谐的美感。在 “寺警” 一页中,画面的中心是普救寺,寺外是贼兵,寺内是众人。画家通过对人物和景物的疏密安排,突出了画面的紧张气氛。贼兵们密密麻麻地围在寺外,给人一种压迫感;而寺内的众人则分散在不同的位置,有的惊慌失措,有的四处奔走,表现出了他们的慌乱和无助。整个画面的构图既突出了主题,又富有变化,让人过目难忘。

以上就是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墨韵书香其它相关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

评论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