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

免费转存/下载网站全部高清资源
(2.2TB,历代书法、历代国画、古籍善本)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的配图-墨韵书香

展开《盆菊幽赏图卷》,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其独特的 “一水两岸式” 构图 ,这种构图方式虽常见于传统山水画中,可沈周却巧妙地赋予了它新的生机。画卷的右边,是临水的坡岸,几株松树与垂柳扎根于此。松树粗壮的枝干彰显着力量,繁茂的枝叶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垂柳则如温婉的女子,细长的枝条随风轻舞,给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在这绿树的掩映之下,一座草亭静静伫立。草亭四周以曲栏围成庭院,墙边摆放着一盆盆菊花,它们肆意绽放,为这方天地染上了绚丽的色彩。亭内,三位士人围坐于方桌旁,桌上或许摆放着精致的酒壶与酒杯,他们一边饮酒,一边赏菊,神态悠然自得,仿佛世间的烦恼都与他们无关。一旁的童子手持酒壶,恭敬侍立,时刻准备为士人们斟酒。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的配图-墨韵书香

再看画卷的左边,隔水相望的是一片茂林。几棵大树扎根于坡岸,树干或挺拔,或倾斜,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它们的枝叶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有的树叶已经染上了秋意,呈现出黄红色,仿佛是大自然为它们披上的华丽衣裳。在树木之间,块块岩石分布其中,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厚重。小草在岩石的缝隙中顽强生长,星星点点地散布着,给这片略显肃穆的树林带来了一丝生机。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的配图2-墨韵书香

沈周在绘画时,对细节的刻画堪称一绝。画中人物虽用笔不多,却通过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了他们的神态与动作,将他们赏菊时的愉悦与闲适展现得淋漓尽致。盆菊的描绘更是细致入微,每一朵菊花的花瓣都清晰可见,它们或舒展,或卷曲,形态各异。菊花的色泽也十分鲜艳,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白的像雪,五彩斑斓,让人仿佛能嗅到那淡淡的菊香。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的配图3-墨韵书香

树木的枝干同样被沈周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古木的枝干以苍劲的线条描绘,表现出其历经岁月沧桑的质感;杨柳的枝干则用圆润流畅的线条勾勒,生动地展现出其在微风中摇曳的姿态。这种对不同景物特性的精准把握,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立体感和层次感 ,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细细品味。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的配图4-墨韵书香

背后的故事:一场未如期绽放的菊花之约

这幅《盆菊幽赏图卷》的背后,还藏着一段有趣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明代弘治年间,当时的官员傅瀚对菊花情有独钟,便精心筹备了一场赏菊雅集 。他广发邀约,邀请了一众文人雅士,打算在自己的宅院里,与大家一同欣赏那盛开的菊花,共度一段风雅的时光。

重阳节当日,阳光正好,微风轻拂,受邀的文人雅士们纷纷如约而至。他们身着长袍,手持折扇,谈笑风生,满心期待着能在这菊花丛中,吟诗作对,畅抒胸怀。然而,当他们满怀期待地来到庭院,却发现那些精心培育的菊花,只是零星地开了几朵,大部分仍含苞待放,仿佛在和他们捉迷藏。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的配图5-墨韵书香

面对这略显尴尬的局面,一般人或许会感到扫兴,可这些文人雅士们却兴致不减,反而突发奇想,决定以写诗的方式来 “催花” 。他们围坐在亭中,一边饮酒,一边思索着诗句。只见傅瀚率先提笔,写下了 “九日菊须开,买栽原为节…… 何时看烂熳(漫),还约诸公来”,表达了对菊花盛开的急切期盼。佀钟也不甘示弱,挥笔写道 “百花多自开,汝独费诗催”,诗句中既有对菊花未开的调侃,又饱含着对花开的期待。张昇同样才思敏捷,“九日小亭开,花迟待律催”,短短几句,便将当时的情景与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的配图6-墨韵书香

在这场充满趣味的 “催花诗会” 中,文人雅士们尽情展现着自己的才华与情趣。他们的诗句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在庭院中回荡。这些诗句不仅是对菊花的催促,更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体现 。这场菊花之约,虽没有如预期般看到满园盛开的菊花,却因这些 “催花诗” 而变得更加难忘,成为了一段充满诗意与浪漫的佳话。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的配图7-墨韵书香

书跋之妙:诗画交融的艺术升华

沈周不仅是一位绘画大师,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盆菊幽赏图卷》上,他以行书题下了一首五言律诗:“盆菊几时开,须凭造化催。调元人在座,对景酒盈杯。渗水劳童灌,含英遣客猜。西风肃霜信,先觉有香来。长洲沈周次韵并图。” 这首诗与画面相互映衬,为整幅作品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的配图8-墨韵书香

诗的开篇 “盆菊几时开,须凭造化催”,既呼应了菊花未如期盛开的故事,又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在沈周看来,菊花的开放自有其时间,人力无法强行改变,只能等待大自然的安排。“调元人在座,对景酒盈杯” 则描绘了文人雅士们围坐饮酒赏菊的情景,展现出他们在这未完全盛开的菊花面前,依然能享受当下的闲适与惬意 。“渗水劳童灌,含英遣客猜”,通过对童子浇水和宾客猜测菊花盛开时间的描写,细腻地刻画了当时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趣味。而 “西风肃霜信,先觉有香来” 则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菊花盛开的期待,仿佛已经嗅到了那即将到来的菊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的配图9-墨韵书香

除了沈周的题诗,乾隆皇帝的御题也为这幅画卷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乾隆步沈周原韵题诗:“图中生面开,秋意镇相催。篱下香盈把,霜前酒当杯。画诗皆可入,蜂蝶岂容猜。展卷清吟处,重阳得得来。” 乾隆的题诗,既是对沈周绘画和诗歌的赞赏,也表达了他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他认为这幅画展现出了独特的意境,画中的秋意仿佛在催促着菊花开放,让人不禁想要手持酒杯,在这霜前篱下,尽情欣赏这美好的景致 。“画诗皆可入,蜂蝶岂容猜” 则强调了画与诗的完美融合,以及这幅作品所蕴含的深邃意境,让人难以捉摸。而 “展卷清吟处,重阳得得来” 则表达了乾隆在展卷欣赏这幅作品时,仿佛感受到了重阳节的氛围,体会到了文人雅士们赏菊的乐趣。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的配图10-墨韵书香

乾隆的题诗和钤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画面的原有布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反映了这幅作品在后世的影响力。他的参与,使得这幅画承载了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成为了不同时代审美和文化交流的见证 。沈周的题诗与乾隆的御题,一先一后,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盆菊幽赏图卷》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后人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品味到其中蕴含的诗意与情感。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的配图11-墨韵书香

以上就是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墨韵书香其它相关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

评论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