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清溪饮马图纨扇》为唐・韩干所作,绢本材质,尺寸为 42×68 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画家简介:韩干约公元 706 年至 783 年,唐代著名画家,长安蓝田(今属陕西)人,官至太府寺丞。他年少时为酒肆雇工,经王维资助学画十多年而成名,初师曹霸,后自成一家,以画马著称,创造了富有盛唐时代气息的画马新风格。

画面内容:画面中,一匹骏马正在清澈的溪水边悠然饮水,体形肥硕,态度安详,比例准确,马匹的毛色呈现出细腻的光泽,质感柔软,一位牧马者手牵缰绳在旁静心等待,营造出和谐、宁静且充满诗意的氛围。
艺术特色
写实逼真:注重对马的形态和习性观察,以真马为师进行写生,准确捕捉马的神韵和动态,所绘马匹肌肉饱满,骨骼结构清晰,仿佛呼之欲出。
线条与墨色运用巧妙:运用细笔勾勒,淡墨渲染或重彩设色,将马的鬃毛、尾巴等细节描绘得极为细腻,通过线条和墨色表现马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注重神韵表达:打破传统画马只注重形似的束缚,更强调表现马的神韵和内在气质,将马的力量、速度和美感完美地呈现在画布上。
王维慧眼识才:韩干出身贫寒,少年时在酒店打工。一次,他给王维送酒,恰逢王维外出,等待期间韩干在地上画马解闷。王维回来后,看到韩干画的马,惊讶于他的绘画天赋,认为其极具潜力,便推荐他去学画,并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在王维的支持下,韩干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学习,绘画技艺日益精湛,最终成为了有名的画家。

以马为师:唐玄宗年间,韩干被召入宫封为 “供奉”,起初他跟宫中画马名家陈闳学习,但进展不大。后来,韩干意识到写生的重要性,于是经常到马厩里去,细心观察马的习性,对比找出马的性格特征和动作规律,把各种各样的马记录在案。为了深入了解马的习性,他甚至搬到马厩里和饲养人一起住,长时间痴呆地观察马的一举一动,将别的画家不了解的具体细节都牢记于心。他曾说 “我学习画马,马厩里所有的马都是我的老师”。通过这种方式,韩干对马的各种体貌、奔跑雄姿、千变万化的动态都了如指掌,作画之时,这些形象自然而然地展现在纸上,人们都称赞他笔下的马是能跑动的马。
韩干画马的争议与赞誉:韩干所绘马匹体形肥硕,与前人画马螭颈龙体、筋骨毕露的风格不同,杜甫在《丹青引》中曾写下 “干唯画肉不画骨” 的诗句,看似是对韩干画马风格的一种评价,但在《画马赞》中又说 “韩干画马,毫端有神。…… 鱼目瘦脑,龙文长身,雪垂白肉,风蹙蓝筋”,对他的画马艺术赞赏有加。而《宣和画谱》也评价 “所谓干唯画肉不画骨者,正以脱落展、郑之外,自成一家之妙也”,肯定了韩干突破传统、自成一家的绘画风格。
以上就是唐・韩干《清溪饮马图》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墨韵书香其它相关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唐・韩干《清溪饮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