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

免费转存/下载网站全部高清资源
(2.2TB,历代书法、历代国画、古籍善本)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的配图-墨韵书香

中日书法渊源与差异开篇​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各具特色,诞生了无数书法大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典范,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在文化上深受中国影响,书法也不例外。早在汉代,中国书法就传入日本,随后在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随着遣唐使、留学生和僧侣往来,中国晋唐书风尤其是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在日本风靡。日本书道在学习和借鉴中国书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的配图-墨韵书香

在日本书坛,有 “书圣” 的说法,这不禁让人好奇,能获此殊荣者究竟是谁?其书法又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甚至被赞实力超越元明清三代 ?​

探寻日本 “书圣”​

这位被尊为日本 “书圣” 的,正是江户时期的贯名海屋 。贯名海屋,本姓吉永,后改为贯名氏,名藏,字君茂,号海仙、海客、海屋 ,晚年号摘菘翁 。他出生于 1778 年,卒于 1863 年,生活在日本江户时代,这一时期对应中国的清代。​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的配图2-墨韵书香

在日本书法史上,贯名海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是幕府末期尚古派代表书家,其书法风格独树一帜,驰名日本关西 。贯名海屋自幼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展现出极高的天赋,一生潜心钻研书法艺术,博采众长,在传承日本书法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对后世日本书法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日本书法家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灵感 。​

贯名海屋作品解析​

要领略贯名海屋的书法艺术魅力,其行书作品《白玉井铭》是绝佳范例 。此作笔笔醇厚凝练,风貌古雅秀劲、灵巧多变,犹如王羲之 “重生” 所写,尽显古人技法真传。​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的配图3-墨韵书香

从笔法上看,贯名海屋深得晋唐笔法精髓 。他多用藏锋和中锋,将锋芒收敛,给人古朴虚和之感 。行笔洒脱畅意、绞转多变,线条骨血兼具 。在起笔时,常空中取势,再敛锋而下,笔尖落纸后,提按、蓄力、衄挫和调锋等动作一气呵成、衔接自然 。如写 “其” 字,起笔藏锋,蓄势待发,行笔过程中,笔锋灵动,转折处巧妙调锋,使得笔画富有立体感和弹性 。收笔时干净利落,毫不拖沓,尽显笔法精妙 。​

在结字方面,《白玉井铭》的字体普遍欹侧,呈现险绝姿态 。以 “其” 字为例,整体向左倾斜,似蓄势飞奔的跑步健将,蕴含着强烈的动势和张力 。然而,右边竖画墨色浓重,恰到好处地维持了整体的平衡性,使字在险绝中又具稳定感,给人以独特的趣味 ,可谓形神兼备 。再看 “通” 字,走之旁的横画形态波折起伏,这是运笔时不断蓄力顿挫形成的,墨色力透纸背,增强了笔画的深厚质感 。​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的配图4-墨韵书香

从章法布局上,整幅作品疏密有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连贯 。字的大小、墨色的浓淡、笔画的粗细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韵律 。有的字笔画较多,却写得紧凑而不拥挤;有的字笔画较少,则写得舒展而不松散 。行与行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既透气又使整幅作品气脉贯通 ,展现出一种整体的美感和节奏感 。​

与王羲之对比​

贯名海屋的书法之所以被赞 “犹如王羲之重生所写”,是因为他在诸多方面继承和展现了王羲之书法的神韵 。​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的配图5-墨韵书香

从书法风格来看,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后世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全篇字体飘逸灵动,如行云流水,笔画之间的呼应顾盼,体现出一种优雅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贯名海屋的《白玉井铭》同样具有这种平和与灵动的特质 。其笔画灵动而不失沉稳,在流畅的书写中展现出一种内在的力量 。整幅作品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魏晋时期那种超脱世俗的文人气质 。​

在笔法上,王羲之笔法精妙,注重笔画的起止和转折,藏露结合,中锋用笔使得线条圆润饱满,富有立体感 。如《兰亭序》中 “之” 字的写法,形态各异,每个 “之” 字的用笔都蕴含着独特的变化,却又统一在整体的风格之中 。贯名海屋在《白玉井铭》中也熟练运用中锋,线条凝练而富有弹性 。他的起笔和收笔之处,同样讲究含蓄和力度,与王羲之笔法一脉相承 。在转折处,贯名海屋巧妙地运用衄挫和调锋,使笔画转折自然流畅,既体现了书法的连贯性,又增添了变化之美 ,这些都与王羲之书法的笔法精髓相契合 。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的配图6-墨韵书香

​在结字方面,王羲之的字结构多变,欹侧中求平衡,疏密得当 。他善于运用空间关系,使每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 。贯名海屋的《白玉井铭》在结字上同样独具匠心 。字体的欹侧与平衡处理得恰到好处,通过笔画的伸展和收缩,以及墨色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比如,某些字的重心看似不稳,但通过相邻笔画的呼应和整体布局的协调,又能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这与王羲之结字的原则不谋而合 。​

元明清书法特点与局限

元明清三代,书法在传承与发展中各有特点,但与晋唐书法相比,也存在一定局限 。​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的配图7-墨韵书香

元代书法以赵孟頫为代表,主张复古,宗唐宗晋 。赵孟頫的书法圆润清秀、结构严谨,如他的《洛神赋》,笔画细腻流畅,结体匀称优美,极具文人气息 。鲜于枢的书法风格豪放,与赵孟頫并称 “南赵北鲜” 。然而,元代书法总体上缺乏独特的创新,虽在继承晋唐上有一定成就,但未能形成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书法风格 。​

明代书法初期以 “三宋”“二沈” 为代表,中期台阁体盛行,书法刻板僵化,缺乏生气 。后期以董其昌为代表,追求平淡天真的艺术境界 。董其昌的书法笔画灵动,墨色变化丰富,如《秋兴八景图册》的题字,既有行笔的流畅,又有墨色的浓淡变化,体现出独特的韵味 。但明代多数作品为临摹之作,创新不足,帖学盛行,受法帖约束较大 。​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的配图8-墨韵书香

清代书法前期延续帖学之风,康熙推崇董其昌,乾隆喜爱赵孟頫 。后期碑学兴起,邓石如、伊秉绶等书法家借古开今,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取得一定成就 。邓石如以篆入隶,笔法雄浑;伊秉绶的隶书笔画粗壮平直,结构方正宽博 。然而,清代书法在创新上仍有不足,一些书法家过于追求金石气,忽略了书法的艺术性和书写性 。​

日本 “书圣” 超越之说探讨​

说贯名海屋实力超越元明清三代,这种观点有一定合理性 。从笔法上看,贯名海屋对晋唐笔法的继承和运用确实更为纯粹 。元明清三代不少书法家在传承过程中简化了晋唐笔法,而他却能在作品中完整展现晋唐笔法的精妙变化 。在风格创新上,元明清三代虽有尝试,但受传统束缚较大 。贯名海屋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其字体的欹侧、章法的疏密等处理都别具一格 ,给人以新颖之感 。​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的配图9-墨韵书香

然而,这种超越之说也并非绝对 。元明清三代书法名家众多,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赵孟頫的书法在元代复兴了古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董其昌在明代书法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书法理论和实践对后世书法审美产生了巨大影响 ;清代碑学兴起,邓石如、伊秉绶等书法家在篆书、隶书等书体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为书法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能因为贯名海屋在某些方面的突出表现,就完全否定元明清三代书法的整体成就 。​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的配图10-墨韵书香

以上就是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墨韵书香其它相关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

评论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