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 创作时间:正德元年(公元 1506 年),时唐寅三十七岁。
- 尺寸材质:绢本淡设色,纵 77.7 厘米,横 37.5 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 画面内容:描绘了峻险的山崖、盘曲的栈道、急湍的溪流、危立的小桥以及葱郁的林木。画面中一位旅人骑驴前行,似在归途中,另有负薪过桥的樵夫和山坞人家,呈现出一幅山林归隐的景象。

- 科场失意的人生转折:唐寅自幼聪慧,才华横溢,26 岁时便名扬天下,27 岁时高中应天府解元。然而,在他赴京会试时,却因牵涉舞弊案而被捕下狱,虽最终因才气被赦免,但却从此断送了仕途,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转折。《骑驴归思图》正是他在经历了这样的挫折与磨难,被罢黜后的第九年所作,画中的奇峰险崖或许正是他心中涌动的疾愤与斗志的表达。

- 放荡远游后的归意萌生:在科场失意后,唐寅放荡远游,足迹遍布匡庐、天台、武夷、彭泽等地。在游历过程中,他饱览了名山大川,也历经了世间的种种冷暖。在远游多年后,他产生了归意,《骑驴归思图》便体现了他此时的心境,画中骑驴的旅人仿佛就是唐寅自己,在历经沧桑后,渴望回归宁静的生活。

- 创作灵感的触发:传说唐寅在创作这幅画时,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一次,他看到一位骑驴的老者在山间小路上渐行渐远,那老者的身影与周围的山水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极具诗意的画面,触发了唐寅的灵感,于是他挥毫泼墨,创作了《骑驴归思图》。

- 诗画相映的落魄心境:唐寅在画中自题诗 “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这首诗是他对自己科场失意、人生偃蹇的写照。他曾满怀壮志,却求官无门,只能束书而归,骑着毛驴走向山林。“满面风霜尘土气” 描绘了他一路的艰辛与疲惫,“山妻相对有牛衣” 则体现了他晚年生活的穷困潦倒,与妻子只能过着贫苦的日子。

以上就是从解元到囚徒,再到山水归客 ——《骑驴归思图》 背后的血色人生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墨韵书香其它相关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从解元到囚徒,再到山水归客 ——《骑驴归思图》 背后的血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