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 马麟 梅竹图页27×27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梅以其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的品质,被誉为高洁志士,成为文人雅士借物喻志的象征。

元 王冕 墨梅图纸本水墨50.9×31.9北京故宫
梅花作为绘画题材,历史悠久。据画史记载,南北朝时期已有人画梅花,到北宋时画梅成为一种风气。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为普遍,涌现出众多画梅大师。

明 唐寅 墨梅图轴纸本96×36故宫博物院
代表画家及作品
宋代画家
林椿:其《梅竹寒禽图》描绘了红梅翠竹,残雪未消,寒雀刷羽枝头的生动景象。此图梅竹为双钩填彩,雀则用细毫写羽毛,写实逼真。

北宋 赵佶 梅花绣眼图页绢本24.5×24.8 故宫
元代画家
王冕:被誉为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自号梅花屋主。其《墨梅图》中,梅枝横斜而出,枝条简疏,枝节交叉处梅花竞相吐蕊开放,表现了野梅的清绝韵致。笔墨精练蕴藉,主干以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

明 陈洪绶 梅花小鸟绢本
邹复雷:《春消息图》绘老梅新枝,蓓蕾竞绽,宣告春天来临的消息。画家以劲健和时带飞白的笔触皴写粗干,梅花画法奇特,用绢卷或线团蘸墨点成。此画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画的杰作。

南宋 马麟 梅竹图页42×42
明代画家
陈录:《烟笼玉树图》等作品展现了梅花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的风姿。

明 吕纪 雪梅集禽图立轴91×52
清代画家
清代画梅者众多,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清 金农 梅花图轴纸本61×33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不屈的精神。文人雅士常借梅花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情感,梅花也成为他们画作中常见的题材。历代画家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展现了梅花的千姿百态和内在品质,使梅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 周之冕 梅花野雉图 纸本134X23辽博

清 任伯年 梅花仕女图纸本96×42辽博

明 吕纪 梅茶雉雀图 绢本97.8X183.1

明 钱彀 梅花水仙图(全卷)纸本

明 朱竺 梅茶山雀图纸本119.3×39.6辽博

南宋 徐禹功 雪中梅竹图

清末 于非闇 红梅鹧鸪图 绢本

清 李方膺 梅花 册页

清 沈铨 松梅双鹤图 绢本(局部)

宋 马麟(传) 梅花双雀图 日本东京

清 金农 墨梅图 纸

南宋 扬无咎 四梅图卷(局部)

清 费以耕、张熊梅月嫦娥扇面

宋 佚名 梅竹双鹊图42X42

宋 马麟 雪梅图页30×31

南宋 传马远 林和靖梅花图146×70

宋 佚名 梅竹麻雀图页29×32

清 吴昌硕 墨梅 纸本立轴116×34

清惲壽平 甌香館寫生冊 梅花
以上就是历代画家笔下的“四君子”之一——梅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墨韵书香其它相关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历代画家笔下的“四君子”之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