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书香墨韵书香墨韵书香


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所有文章第3页

历代国画

南宋 赵伯驹《莲舟新月图》

9
作品基本信息:《莲舟新月图》卷,传为南宋赵伯驹所作,绢本,纵 24.2 厘米,横 591 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画家简介:赵伯驹约 1120 年 — 约 1182 年,字千里,汴京人,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孙。宋室南渡后流寓钱塘,以画扇为宋高宗赵构赏识并予召见,曾官至浙东兵马钤辖。他以山水画见长,尤其擅长 “金碧山水”,树立了南宋画院的新画风。 画面内容...
赞 (3)阅读(207)
历代国画

唐・韩干《清溪饮马图》

4
基本信息:《清溪饮马图纨扇》为唐・韩干所作,绢本材质,尺寸为 42×68 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画家简介:韩干约公元 706 年至 783 年,唐代著名画家,长安蓝田(今属陕西)人,官至太府寺丞。他年少时为酒肆雇工,经王维资助学画十多年而成名,初师曹霸,后自成一家,以画马著称,创造了富有盛唐时代气息的画马新风格。 画面内容:画面中,一匹骏马正在清澈的溪...
赞 (3)阅读(209)
历代国画

穿越千年,走进周文矩《宫中图》的宫廷生活场景

14
在历史的长河中,五代十国是一个动荡不安却又充满文化活力的时期。其中,南唐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成就,在华夏文明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南唐,这个存在于公元 937 年至 975 年的南方政权,虽国祚不长,却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南唐君主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与倡导,更是营造出了一个文艺创作的黄金时代。 周文矩,建康句容...
赞 (4)阅读(234)
历代书法

从《敕藏御服碑》看赵孟頫的书法记录了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17
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周末,我踏入了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的重阳宫,这座享有 “天下祖庭”“全真圣地” 之尊称的道教全真派祖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和信徒前来探寻。 一进入重阳宫,清幽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古木参天,香烟袅袅,仿佛尘世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外。我漫步在宫观内,欣赏着古老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塑,感受着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走着走着,一座高...
赞 (3)阅读(207)
古籍善本

探秘清代风水奇书《峦头心法图诀》:风水世界的神秘密码

19
《峦头心法图诀》成书于清代,汇聚了历代风水大师的智慧传承,是对风水峦头派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总结和升华。这部古籍不仅在当时的风水界引起了轰动,更对后世的风水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众多风水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梦寐以求的经典之作。 蔡麟士:神秘作者的传奇人生 这本奇书的作者蔡麟士,原名蔡绍傅,是清代著名风水学家 ,在风水学界堪称泰山北斗般的存在,其一生都致力于...
赞 (7)阅读(224)
历代国画

解锁《棘竹幽禽图》:元代艺术殿堂里的隐秘瑰宝

8
张彦辅,这位元代画坛上的神秘人物,身份颇为独特。他是一名道士,终日身着道袍,修行于道观之中。在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画家们大多在尘世的喧嚣中寻找灵感,而张彦辅却在道观的清幽环境里,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他常与山川、竹石为伴,这些自然元素成为他画作中永恒的主题。道观的生活让他的心境更加平和,也赋予了他的画作一种超脱尘世的气质。 有一天,张彦辅漫步在道观后的山...
赞 (3)阅读(161)
历代国画

一幅画,道尽明代文人的秋日雅趣:《盆菊幽赏图卷》的细腻描摹

12
展开《盆菊幽赏图卷》,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其独特的 “一水两岸式” 构图 ,这种构图方式虽常见于传统山水画中,可沈周却巧妙地赋予了它新的生机。画卷的右边,是临水的坡岸,几株松树与垂柳扎根于此。松树粗壮的枝干彰显着力量,繁茂的枝叶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垂柳则如温婉的女子,细长的枝条随风轻舞,给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在这绿树的掩映之下,一座草亭静静伫立。草亭四周以...
赞 (2)阅读(192)
历代国画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仇英笔下的爱情传奇

17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在那个故事里,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 ,虽然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却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到了金代,董解元将其改编成《西厢记诸宫调》,这个版本在情节上有了很大丰富,比如增加了张生找来好友白马将军解围等情节,使得故事更加曲折。不过,此时的故事在形式上还比较单调,人物形象和情感也...
赞 (0)阅读(187)
历代国画

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

4
此卷其中第三、第五、第十三、第十八等四图与波士顿美术馆所藏《文姬归汉图》残册的构图和人物形象几乎完全相同。 据考证,为南宋初年作品,此卷即为摹本。另外,日本奈良也藏有一卷完整的《胡笳十八拍图》,构图与人物形象也与此卷完全相同,可以推测出也是波士顿美术馆所藏册页的摹本。图卷的描绘方法以勾线为主,辅以墨染,设色淡雅,墨色相互掩映,相得益彰。卷前有清高宗乾隆帝题记...
赞 (0)阅读(174)
历代国画

万寿山五百罗汉图.清王方岳绘图.清乾隆二十二年刻石初拓本

6
卷首序文一段简述乾隆皇帝在万寿山修建五百罗汉堂的始末,并陈述所塑五百罗汉像的特点并非成排列作,而是“斯乃置山林溪间,宫殿其中,俾步以入者先后左右与袈裟钵锡之侣相周旋,若夫行佳坐卧不拘一律,又非尽跏趺之死灰槁木已也。于诸境界各取梵经所载以标其名,而五百人者不复一,安名立字,可为不即不难如是如是而已”。 图中以只树园、狮子窟、须夜摩洞、阿伽桥、阿楼那崖、摩偷地、...
赞 (0)阅读(187)
古籍善本

黄粱梦觉悟大道,《吕祖心经》度世人 —— 揭秘道教奇经的传奇渊源

13
吕洞宾,这位道教全真派的重要祖师,其思想和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吕祖心经》更是其中的瑰宝。 黄粱一梦,道心初萌 吕洞宾,早年也曾是那芸芸众生中,为功名利禄奔波之人。他醉心于科举功名,渴望在仕途上一展抱负,然而命运却总是与他开玩笑,屡试不第的挫折如影随形。在长安的一间酒肆之中,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他邂逅了钟离权,也就是那大名鼎鼎的汉钟离。 彼时,钟离...
赞 (2)阅读(376)
历代书法

《游目帖》:王羲之草书的千年传奇,从蜀地之梦到广岛余烬的绝美重生

7
《游目帖》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蜀地山水风光的向往。王羲之在信中写道:“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周抚曾写信向王羲之描述蜀地的山川奇景,王羲之读后深感扬雄的《蜀都赋》和左思的《三都赋》未能详尽描绘蜀地的美景,因而心生游历之念。王羲之在信中进一...
赞 (0)阅读(206)
历代国画

北宋道士杨世昌:苏轼的挚友、酿酒大师与《崆峒问道图》背后的故事

10
苏轼(苏东坡)的诗词、书法、绘画和人格魅力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在苏轼的光环背后,有一位鲜为人知却同样传奇的人物——杨世昌。他不仅是苏轼的挚友,还是一位道士、酿酒大师、画家和医学家。他的传世画作《崆峒问道图》被誉为国宝,而他与苏轼的交游轶事更是宋代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世昌的世界,揭开这位北宋道士的神秘面纱,探寻他与苏轼的深厚情谊,...
赞 (2)阅读(250)
古籍善本

《先聖闕里圖》:郑殷1859年采编,韩国京乡约所出版的儒家文化珍贵遗产

18
《先聖闕里圖》由郑殷编撰、于1859年出版、出版商为韩国京鄉約所的著作。 郑殷,生于风云变幻之时代,其生平事迹犹如一部丰富的史书,记载着诸多不凡。他自幼聪慧好学,对经史子集皆有浓厚兴趣,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成长。郑殷身处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当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探讨经义,追求道德与学问的精进。郑殷在这种环境中浸淫多年,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郑殷的学术背...
赞 (1)阅读(177)
历代书法

颜真卿书法精粹:王琳墓志铭全解析

13
颜真卿,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以其雄浑刚健的书法风格而闻名于世。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颜真卿在书法艺术上成就斐然,他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磅礴,开创了“颜体”的新风范。《王琳墓志铭》便是他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颜真卿历经仕途起伏,在书法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创作此墓志铭时,他的书法技艺已炉火纯青,且融入了自身的人...
赞 (1)阅读(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