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书香墨韵书香墨韵书香

所有文章第3页

历代书法

文征明行书《水龙吟》

文征明蕉阴仕女图,绢本46.4×21.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仕女画绝少,此为仅见。其实草草数笔,聊以见意而已。文翁性严谨,美女画不数数觏。本院仅此一幅。盖犹司马君实赋西江月。说宝髻松松挽就。偶一为之者也。 自跋: 依依落日平西。正池上晚凉初足。看太湖石畔。疎雨过。芭蕉簇簇。院落深沉。帘栊静悄。画栏环曲。猛然间何处玉箫声起。满地月明人独。...
历代书法

文徵明行书《傍市柴门》

《行书傍市柴门镇日开七律诗轴》,明代,文徵明,纸本墨笔,立轴,纵132厘米,横61.5厘米,天津市博物院藏 释文:傍市柴门镇日开,心闲车马不惊猜。雨中秋事芙蓉尽,霜后时新橘柚来。张翰未夸菰米饭,陶潜自醉菊花怀。近来较似嵇中散,满案牋书懒更裁。徵明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历代书法

张瑞图《行书论书卷》

张瑞图《行书论书卷》,绫本,纵25厘米,横274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作于明天启四年甲子(一六二四),时瑞图五十四岁。基本上具备了他书法的特点,代表了他中年的水平。 释文:汉武帝好道凭 虚欲仙索靖书 如飘风忽举鸷 鸟乍飞梁鹄书 如太祖忘寝观者 丧目皇象书如歌 声绕 梁琴人舍徽 卫恒书如插花美 女舞笑镜台孟光 禄书如崩厓人见可 畏李斯书世为冠 冕不易施设张芝 ...
历代书法

邓散木《五体书正气歌》

邓散木(1898-1963)中国现代书法家、篆刻家,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原名铁,学名士杰,字纯铁,别号且渠子,更号一夔,一足,斋名厕简楼,豹皮室,自号厕简子。生于上海,在艺坛上有”北齐(白石)南邓”之誉。擅书法篆放刻,真、行、草、篆、隶各体皆精。 邓散木先生一生勤于艺事,几十年间,黎明即起,临池刻印,至日出方才进早餐,曾手临《说文》十...
历代书法

倪元璐《草书诗轴》

倪元璐《草书诗轴》,120cmx43.5cm。作为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的代表人物,倪元璐(1594-1644)与黄道周、王铎一道并称为“明末三株树”,又与张瑞图、王铎、傅山、黄道周一同被誉为“晚明五大家”。出生于浙江上虞的倪元璐似是吸收了同乡徐渭艺术之精华,其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为超逸,用笔锋棱显露中尽见苍浑苍劲,偶杂以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 释文:辨此非寻俗,...
历代书法

苏东坡《功甫帖》

苏东坡《功甫帖》,水墨纸本,尺寸27.9厘米×9.5厘米。二行九字。未著年月,为坡奉别友人郭功甫时所札。郭功甫,北宋诗人,一生作诗千余首,并著有《青山集》三十卷。诗风纵横奔放。时有“李白转世”之誉。 此帖见于安岐《墨缘汇观》、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李佐贤《书画鉴影》、张珩《张葱玉日记·书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等书著录。历代藏家对其评价甚高,翁方纲谓其...
历代书法

李世熊《溪桥夜话诗轴》

李世熊《溪桥夜话诗轴》,行书,纸本,纵133.6厘米,横39.2厘米。国家博物馆藏。本幅行书七言律诗一首,题为《溪桥夜话》,《寒支集》未收,为其集外诗。字体整洁清秀、古朴劲逸。用笔瘦硬,提顿有力,横竖撇捺之笔多为藏锋,有时将笔画特意拉长。纵观全幅,文字微微欹侧,大小参差错落,左顾右盼,上下呼应,通幅又显十分规整畅达。行书中时露楷书笔意、隶书韵味,又颇具明末文...
历代书法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流布很广的一种启蒙读物,梁代周兴嗣作。作品文辞通俗优美,典故运用丰富。历代书法家书写《千字文》者很多,其中年代最早、最著名者是陈、隋间的智永和尚。据记载,其在永欣寺时,曾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给浙东一带的寺院。这些写本(或刻本)后来也就成为入门学习书法的范本。 赵孟頫是继智永之后,书写《千字文》较多且最有名者,自称“二十年来写《...
历代书法

文征明行书《秋声赋》

文征明 《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
历代书法

董其昌行书《昼锦堂记》

明代董其昌行书手卷《昼锦堂记》,纵41厘米;横1290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 北宋宰相韩琦致仕归里,建昼锦堂,欧阳修作《相州昼锦堂记》。旧称富贵还乡为“衣锦昼行”,简称“昼锦”。董其昌行书《昼锦堂记》全文,师法米芾居多,沉着痛快。 释文: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予不礼于其嫂,买...
历代书法

苏轼《归院帖》页

苏轼《归院帖》页,纸本,行书,纵35.1厘米,横12.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帖文中可知,该帖是苏轼做翰林学士时所书,时间应为北宋元祐元年至四年之间(1086―1089年),苏轼时年51至54岁。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与苏洵、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世称“三苏”。苏轼不仅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
历代书法

吴宽行书《种竹诗卷》

明代吴宽行书《种竹诗卷》欣赏 吴宽,明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世称匏庵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会试、廷试获第一,入翰林,授修撰。曾侍孝宗东宫,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后又升任吏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官至礼部尚书,专典诰敕修《宪宗实录》,粹然笃实,为当时馆阁巨手。 吴宽作...
历代书法

陈冕楷书《落花诗》

陈冕(1859-1893) 字冠生。北京人。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清水闸人,籍贯济南。清代状元,翰林院编修。1998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天下第一策–历代状元殿试对策观止》一书曾推举出中国历史上最有建树的8位状元。陈冕位居其一,其文才、德行堪与文天祥、张謇齐名。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历代书法

王铎楷书《一觉庵铭》

王铎楷书《一觉庵铭》欣赏 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贰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
历代书法

梁山舟《小楷册页》

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钱塘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乾隆十七年特赐进士。工书法,初学颜柳,后学苏米,晚年纯任自然,冠绝时流。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并无苍老之气。卒之前数日,自书讣,苍劲如昔。新书碑版遍环宇,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并称于时。日本国王曾派人求书,朝鲜、琉球等地亦以其书为贵。传世书迹甚富,小楷书作尤多。 此帖为...
历代书法

祝允明《杜甫秋兴诗轴》

祝允明《杜甫秋兴诗轴》,草书,纸本,106.5cmx37cm,辽宁省博物馆。此诗轴为祝氏大草成熟时期的风格,整幅作品继承了张旭、怀素的浑圆、开阔的风格,融入了大量纵逸的长线条以及洒脱的使转笔法,整幅点画烂漫,又和谐有序,气势磅礴。 释文: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
历代书法

谭廷闿楷书《临麻姑仙坛记》

谭延闿(1880—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 谭廷闿楷书《临麻姑仙坛记》欣赏 谭延闿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体的大家。 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没有出谭延闿右者。他尤以颜体...
历代书法

王福庵《临韩仁铭》

王福庵(1880~1960),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年五十居上海。精篆刻,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
历代国画

仇英《桃园仙境图》轴

仇英《桃园仙境图》轴 仇英《桃源仙境图》轴(局部) 《桃源仙境图》轴是仇英传世青绿山水代表作。作者运用纯熟技法,巨细靡遗地勾画出世外桃源般的绮丽景象。山体用石青石绿大面积勾廓晕染,赋色既浓烈大胆,又清雅脱俗;淡墨细笔勾描云气,亭台楼阁界画精微;人物衣纹线条匀劲流畅,刻画生动传神。风格出自宋赵伯驹,体现出作为职业画家的仇英对于吴门文人画图式、旨趣的谙熟。 (责...
历代国画

唐寅 《东篱归影图》轴

唐寅 《东篱归影图》轴 唐寅《东篱归影图》轴以没骨写意绘菊石,呈现如特写镜头下的近距离形态,经营自然,饶有韵味。石头不加勾廓,纯以淋漓水墨烘染,菊花则以浓墨勾枝干、叶脉,淡墨晕染叶子花瓣,干湿浓淡变化多样,秀逸雅洁,自题七言诗:“彭泽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荷花入酒瓢。”以比兴手法,言志抒情,旨趣尽在点画之外。此图曾经近代汪士元鉴藏,...
历代国画

沈周《虎丘送客图》轴

沈周 《虎丘送客图》轴 沈周《虎丘送客图》轴(局部) 《虎丘送客图》轴为纸本,设色,作于明成化庚子(1480)年,是沈周为其好友徐源所作的送别图。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沈周同乡友人徐源(时任水部司马)在山东治水三年后短暂回乡,旋即又将返回任上。沈周于虎丘设宴饯别徐源并绘图以赠。徐源治水结束还朝后,又持此图请吴宽题跋。类似画作是明代中期吴门文人生活、交往...
历代国画

郭熙《丰年瑞雪图轴》

宋·郭熙《丰年瑞雪图轴》,绢本,浅设色,120.4×74.7,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录《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三册,1394页;《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55页;《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225-226页。 本幅原定为北宋郭熙画,但观察其风格与技法,发觉它与明初宫廷画家周文靖的《雪夜访戴》十分接近。主题都是描绘山峦积雪的冬景山水,构图采...
历代国画

蓝瑛《秋山图丁酉桂月》

明代蓝瑛《秋山图丁酉桂月》 明代蓝瑛《秋山图 丁酉桂月》 明代蓝瑛《秋山图丁酉桂月》局部 款识:丁酉(1657年)桂月画于米山堂。七十三叟蓝瑛。 明代蓝瑛《秋山图丁酉桂月》 局部 钤印:蓝瑛之印(白文)、田叔(朱文)。 尺寸:166×91.5cm 明代蓝瑛《秋山图丁酉桂月》 局部 此图绘于1657年8月,是蓝瑛73岁时的作品。笔墨苍秀,画风清丽淡雅,流露出闲...
历代国画

沈周《碧山吟社图卷 》

沈周《云林苍润图》手卷,水墨纸本,纵33厘米,横1253厘米,其中画心纵33厘米,横1013.厘米。手卷笔法凝练,韵味十足,沈氏把云林苍润的意境表现的淋漓精致。黄宾虹先生观赏此画时大加赞赏,并为此卷引首提拔。黄宾虹卷后跋语:此卷笔墨苍润,骨格坚凝,而秀劲之气隐见楮素间,正是倪迂师法关、荆极能盘礴杰作,非同轻薄促弱自诩云林一派可比……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
历代国画

陈洪绶《扑蝶仕女图轴》

绢本,纵93.7厘米,横45.7厘米 上海博物馆 藏 款识:老莲洪绶画于护兰居。 钤印:“章侯”朱文印。 鉴藏印:“调啸阁”朱文印、“大风堂珍玩”朱文印、“杜斋”朱文印、“鑺边阁”白文印。 图绘二仕女作扑蝶之戏。人物头部硕大,体态纤弱,为老莲仕女画的典型姿态,衣纹用游丝描,圆转流畅,是画家晚年佳作。 (责任编辑:zgshw)
历代国画

陈洪绶《观音图轴》

绢本,纵82厘米,横24.3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释文:西方圣人无遮教,豁来送佳儿,存心怜。怛,智慧花开,聪明特达。曩漠白衣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授敬图于团栾屋。 钤印:“洪绶之印”白文印、“章侯”朱文印。 鉴藏印:“一了一切妙”朱文印、“布芗寓目”白文印、“老莲的笔”朱文印、“阿弥大佛弟子”朱文印。 图绘观音送子形象。观音呈女相,阔鼻长目,面容略显苍老,额间白...
历代国画

赵之谦《梅花图》

赵之谦《梅花图》,设色,纸本,纵66.2厘米,横135.8厘米。湖南博物院。画幅右方,两株以淡墨圈画的白梅压满整个枝头,枝繁花密,似乎要冲出画面;而两株红梅则位于画幅的左上方,枝头缀满点染的没骨红梅,红梅中以墨笔点出花蕊,其枝条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向前延伸,与正中另一株墨梅纵横交织一起,使得红、白梅交相呼应,相应成趣。图左下方作者以朴厚丰美的魏楷体书:“用沈小...
历代国画

张鹏翀山水画赏析

张鹏翀,清代画家,字天扉,一作天飞,号抑斋、南华山人、南华散仙,漆园散仙。与董邦达、高翔、高凤翰、李世倬、允禧、李师中、王延格、陈嘉乐、张士英并称为画中十哲。 张鹏翀长于山水,宗法元四家,尤其多取倪黄两家。山水布置峰峦高伟,溪水幽深,笔墨清润,设色轻淡,继承王翚、王原祁的遗风,为“四王”画派嫡传。 春山出云图 钱清代 张鹏翀 题识:春山出云,乾隆七年壬戌(1...
历代国画

文同《墨竹图》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梓州梓潼郡永秦县(今属四川编阳市盐亭县)人,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北宋著名画家、诗人。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未到任而卒。 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其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湖州竹派”之称。 此图写倒垂竹一梢...
历代国画

萧云从《秋山行旅图》

明 萧云从《秋山行旅图卷》局部 秋日气清宜旅行,浪急船渡似搏鲸。 七级宝塔添山高,三两游人赏美景。 访寺虔诚佛保佑,坐亭喜说好营生。 登高虚空借为身,入世浮尘万象共。 萧云从的这卷长达5.5米的《秋山行旅图》,以平铺的手法绘秋日里高山、水流、行旅之场景。画面上,山重水复,江天阔远,松掩茅居,小桥映流水,犹如人间仙境。萧云从用律动之笔娓娓道来,加以极淡然之设色...
历代国画

许道宁《渔父图》卷

许道宁,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河北河间人。北宋画家。擅画山水,师法李成,初于汴京(今河南开封)端门前卖药,以赠画来吸引顾客,渐为人所知。画风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人称能得李成之气,时人曾有“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之说,可见在当时影响之大。 许道宁《渔父图》局部 此幅《渔父图》又名《秋江渔艇图》《渔舟唱晚图》,描绘的是深秋时节...
历代国画

徐贲《秋林草亭图》

明 徐贲 轴 纸本设色 纵99.6厘米 横26.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江南秋景山水,全画构图平稳,笔墨清润,山石作披麻皴,刚柔相济,树枝树叶钩点结合,追求笔墨的韵味,可明显看出董源、巨然的笔墨意趣。 (责任编辑:zgshw)
历代国画

夏圭《雪堂客话图》

南宋 夏圭《雪堂客话图》鉴赏 《雪堂客话图》页,南宋,夏圭绘,纸本设色,纵28.2厘米,横29.5厘米。 画面左侧署“臣夏圭”三字款。 此图画江南寒江雪景。山村房舍为皑雪覆盖,寒气袭人。二人于室内对话。图中山峦用小斧劈皴和短线条秃笔,以表现山石方硬奇峭而又苍润浑融的质感。天空和水略染淡墨,以烘托大雪的洁白和寒气袭人的气氛。构图采用“边角式”局部取景法。全图笔...
历代国画

马远《西园雅集图》

《西园雅集图》南宋 马远 绢本  淡设色 19cm×429.5cm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为传本。传为马远临李公麟作品,但无论是否真是马远所作,都是一幅好画,这就足够了。 因为艺术之佳并不在于真假,而在于好坏,如此而已。 在谢赫六法中,“传移摹写”自古有争议,大多以临摹古画为主,其实此种观点只说出了传移摹写的一小部分内容。鉴...
历代国画

董源《潇湘图》

董源,(?- 962年),字权达,钟陵(今江苏南京)人,南唐中主时任北苑副使。他善画江南平远之景, 山峦苍茂,林木清幽,烟雾迷蒙,始创“披麻皴”和“点子皴”表现江南山水,开创了南方山水画的新风貌,对元四家、明清山水画家的影响尤大,被董其昌列为南宗画家之领袖人物。 此画表现的是江南的平缓山峦,取平远之景,沙硫平坡,芦苇荒疏,水中六人行舟,岸边五人相迎;远处山势...
历代国画

范成大《题北齐校书图》

南宋 范成大《题北齐校书图》 范成大(1126 —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宋朝苏州人。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官至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曾奉命出使金邦,坚强不屈,不辱使命,几乎被杀。使金途中所作行诗,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石湖是范大成归隐之地,依随地势高下,建造亭台楼榭,遍栽花木,有千岩观、天镜阁...
历代国画

华喦《新罗山人花鸟册》

华喦《新罗山人花鸟册》赏 华喦(1682~1756),一作华嵒,字德嵩,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蛟洋华佳(家)人(原白砂里人),后寓杭州。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善书,能诗,时称“三绝”,为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华喦的花鸟画最负盛名,他吸...
历代国画

祝允明行书《在山记》册页

祝允明行书册页《在山记》,均纵26.7厘米,横10.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篇文字是祝允明为琴师张文瑞取号“在山”的记文,书风带有明显的赵孟頫精美流丽特色。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历代国画

吴湖帆、徐 玥、朱梅邨《荷塘采莲图》

吴湖帆、徐 玥、朱梅邨 等 荷塘采莲图 镜框 设色纸本 66×39cm 约2.3平尺 出版: 1.《名家翰墨——名家画荷专号》第三十二页第七期1990年二月。 2.《粤讴》(英译本)封面,香港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海上名家画展》图HA59,逸品堂,1999年。 4.《吴湖帆年谱》P293,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7月。 (责任编辑:z...
历代国画

陶冷月 《月下探梅》

陶冷月(1895-1985) 月下探梅 立轴 设色纸本 105×33cm 约3.1平尺 出版: 1.《珂罗版印国粹名画片》,第七辑陶冷月山水,形象艺术社出版1936年版 2.《陶冷月年谱长编》下册1122页图234,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3月版 3.《光风霁月—陶冷月画集》12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1月版 4.《光风霁月—陶冷月绘画与民国摄影》70...
历代国画

黄宾虹《溪桥春晓》

黄宾虹(1865-1955)溪桥春晓 水墨纸本立轴 款识:溪桥春晓。读画之余写此,克之先生属正。癸巳,宾虹年九十。 钤印:黄宾虹、虹庐 来源:1994年香港佳士德lot202. 著录:1.《东方艺术市场 , 第3集》P48,上海书画出版社 , 1995年。 2.《中国书画拍卖行情》P145,文汇出版社 , 1996年。 3.《清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P179...
历代国画

蓝瑛《溪山雪霁图》

明代蓝瑛《溪山雪霁图》 明代蓝瑛《溪山雪霁图》,绢本设色 82.3 x28.9cm,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代蓝瑛《溪山雪霁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原文 这幅作品的右上角,有蓝瑛题字:“天启叁年(1623)秋八月,倣王右丞(即王维)画法,蓝瑛。”透露这张画是他三十九岁时,採用唐代王维的风格来创作的一件仿古作品。画面左上方的溪山被白雪覆盖,枝桠彷彿披上白衣...
历代国画

蓝瑛《青山放舟图》

明代蓝瑛《青山放舟图》 明代蓝瑛《青山放舟图》纸本设色。 蓝瑛出生在“浙派”的发源地杭州,因而在画史上亦将其作为明末武林画派的开派宗师。由于他出身于家境贫寒的下层平民家庭,因此在其孩童时代便开始跟随画工作学徒以谋生计。二十岁左右时,可能是经历了科场的困顿与生计的艰难,蓝瑛终身放弃了科举前程,以绘画为业,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涯,而此时正是董其昌执掌画坛风气之时。...
历代国画

蓝瑛《秋壑行旅图》

明代蓝瑛《秋壑行旅图》 明代蓝瑛《秋壑行旅图》绢本设色 ,山水立轴,绢本设色,纵165厘米,横61厘米。 题诗:“秋雨连朝林,叶变色深丹。浅紫罨于翠,嶂竹窗寂然。作此《秋壑行旅》以快山中野思,时庚午(1630)秋九月于南峰之玲珑庵,西湖外史蓝瑛。” 下钤:“蓝瑛之印”、“田叔”朱文方印,引首章“蝶叟”朱文圆印。 据款署可知,此画作于明崇祯三年秋,作者时年四十...
历代国画

赵伯驹 《飞仙图》 轴

       【名称】宋赵伯驹飞仙图轴 【规格】该幅 110.1×51.8公分、诗塘 31.5×51.8公分、全幅 79.8公分 【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赵伯驹《飞仙图轴》并无年款,古人以宋朝 赵伯驹为青绿山水名家,遂定为赵氏所作,然画中松树造型,岩石结构,实已出现十六世纪风格。道教的神仙,生存...
历代国画

文嘉 《画瀛洲仙侣》 轴

  明 文嘉 《画瀛洲仙侣》 轴 70.6×25.7公分;诗塘22.6×25.7公分;全幅51.3公分   明代画家文徵明次子文嘉的精细之作《画瀛洲仙侣》,画面左半部是巨大的山岭,山间云雾缥渺,楼阁林立,近景是坡石树林,中间有小桥相通,桥上两人正在交谈,随行的童仆抱着书和琴囊匆匆赶来。这既是画家心中的仙山瀛洲,也是他理想中的文人日常。 (...
历代国画

吴镇《渔父图》

吴镇 渔父图 84.7×29.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梅道人《渔父图轴》,是他现存时间最早的渔父图,作于1336年,当时他时年57岁。存世的这幅作品题有《渔父词》一首:“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筒相对酒葫芦。” (责任编辑:zgshw)
历代国画

马远《烟霭秋涉图》

南宋 马远(传) 烟霭秋涉图 85.8×42.5cm 绢本立轴设色 大英博物馆藏 “南宋四家”的马远,临写了南唐大家赵幹《烟霭秋涉图》。此图立轴,绢本设色,85.8×42.5厘米,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据有关资料载:“日本学者认定为马远所作,理由是山石皴法与马远的大斧劈皴有联系”。有评论家亦认为“秋涉作品颇多,台北故宫就有两幅挂在南唐画家赵幹名下,此幅应该是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