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基本信息:《清溪饮马图纨扇》为唐・韩干所作,绢本材质,尺寸为 42×68 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画家简介:韩干约公元 706 年至 783 年,唐代著名画家,长安蓝田(今属陕西)人,官至太府寺丞。他年少时为酒肆雇工,经王维资助学画十多年而成名,初师曹霸,后自成一家,以画马著称,创造了富有盛唐时代气息的画马新风格。 画面内容:画面中,一匹骏马正在清澈的溪...
14在历史的长河中,五代十国是一个动荡不安却又充满文化活力的时期。其中,南唐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成就,在华夏文明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南唐,这个存在于公元 937 年至 975 年的南方政权,虽国祚不长,却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南唐君主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与倡导,更是营造出了一个文艺创作的黄金时代。 周文矩,建康句容...
17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周末,我踏入了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的重阳宫,这座享有 “天下祖庭”“全真圣地” 之尊称的道教全真派祖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和信徒前来探寻。 一进入重阳宫,清幽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古木参天,香烟袅袅,仿佛尘世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外。我漫步在宫观内,欣赏着古老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塑,感受着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走着走着,一座高...
8张彦辅,这位元代画坛上的神秘人物,身份颇为独特。他是一名道士,终日身着道袍,修行于道观之中。在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画家们大多在尘世的喧嚣中寻找灵感,而张彦辅却在道观的清幽环境里,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他常与山川、竹石为伴,这些自然元素成为他画作中永恒的主题。道观的生活让他的心境更加平和,也赋予了他的画作一种超脱尘世的气质。 有一天,张彦辅漫步在道观后的山...
16在北宋那个文人辈出、艺术昌盛的时代,米芾绝对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被世人称作 “米癫”,其行为举止常常令人大跌眼镜,却又充满了率真与可爱。 米芾对石头的痴迷堪称一绝,“米芾拜石” 的典故广为流传。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闻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形态玲珑且古拙丑怪,与周围岩石截然不同。米芾听闻后大喜,急忙前去观赏。一见到石头,他就被深深吸引,竟换上官服,庄重地焚...
12展开《盆菊幽赏图卷》,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其独特的 “一水两岸式” 构图 ,这种构图方式虽常见于传统山水画中,可沈周却巧妙地赋予了它新的生机。画卷的右边,是临水的坡岸,几株松树与垂柳扎根于此。松树粗壮的枝干彰显着力量,繁茂的枝叶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垂柳则如温婉的女子,细长的枝条随风轻舞,给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在这绿树的掩映之下,一座草亭静静伫立。草亭四周以...
17《西厢记》的故事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在那个故事里,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 ,虽然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却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到了金代,董解元将其改编成《西厢记诸宫调》,这个版本在情节上有了很大丰富,比如增加了张生找来好友白马将军解围等情节,使得故事更加曲折。不过,此时的故事在形式上还比较单调,人物形象和情感也...
4此卷其中第三、第五、第十三、第十八等四图与波士顿美术馆所藏《文姬归汉图》残册的构图和人物形象几乎完全相同。 据考证,为南宋初年作品,此卷即为摹本。另外,日本奈良也藏有一卷完整的《胡笳十八拍图》,构图与人物形象也与此卷完全相同,可以推测出也是波士顿美术馆所藏册页的摹本。图卷的描绘方法以勾线为主,辅以墨染,设色淡雅,墨色相互掩映,相得益彰。卷前有清高宗乾隆帝题记...
6卷首序文一段简述乾隆皇帝在万寿山修建五百罗汉堂的始末,并陈述所塑五百罗汉像的特点并非成排列作,而是“斯乃置山林溪间,宫殿其中,俾步以入者先后左右与袈裟钵锡之侣相周旋,若夫行佳坐卧不拘一律,又非尽跏趺之死灰槁木已也。于诸境界各取梵经所载以标其名,而五百人者不复一,安名立字,可为不即不难如是如是而已”。 图中以只树园、狮子窟、须夜摩洞、阿伽桥、阿楼那崖、摩偷地、...
7《游目帖》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蜀地山水风光的向往。王羲之在信中写道:“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周抚曾写信向王羲之描述蜀地的山川奇景,王羲之读后深感扬雄的《蜀都赋》和左思的《三都赋》未能详尽描绘蜀地的美景,因而心生游历之念。王羲之在信中进一...
10苏轼(苏东坡)的诗词、书法、绘画和人格魅力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在苏轼的光环背后,有一位鲜为人知却同样传奇的人物——杨世昌。他不仅是苏轼的挚友,还是一位道士、酿酒大师、画家和医学家。他的传世画作《崆峒问道图》被誉为国宝,而他与苏轼的交游轶事更是宋代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世昌的世界,揭开这位北宋道士的神秘面纱,探寻他与苏轼的深厚情谊,...
10苏汉臣,北宋宫廷画家,在花鸟人物画方面造诣颇深,尤擅画婴孩,其作品神形兼备,妙趣横生。《秋庭戏婴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纵约 197.5 厘米,横约 101 厘米,尺幅适中,恰似一方精巧的江南庭院,于画笺上徐徐展开一幅生动画卷。 画面之上,右侧是几块高大奇石,错落有致,似在默默守护这片庭院天地。奇石姿态各异,纹理细腻,仿佛历经岁月洗礼,沉淀下古朴韵味。...
13大家知道吗?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啊,在新疆吐鲁番那儿,有个牧民正忙着打地基呢。哎呀妈呀,就在这时候,他居然挖到一座古墓啦!这可把他吓一跳,赶紧就给政府报告了。然后,经过一番考古发掘,就有好多有意思的事儿出现了。 他们发现这墓里有个男性墓主人,他的纸靴子上裱糊着一些文字。这些文字可不得了啊!经过人们精心地整理剥离,才发现这片文字长538厘米、宽27厘米呢。上面...
15在明代书法之林中,文徵明的行楷独具一格,字体端庄秀丽中不失灵动之气,笔画间仿佛流淌着文人雅士的才情与气质。其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极高,每一幅皆是匠心独运,无论是行云流水的草书,还是端庄稳重的楷书,皆展现出非凡的韵味与神采。 文徵明的书法作品流传甚广,备受世人推崇。他的诸多书作,或于纸间展现山川之壮丽,或于笔墨中蕴含人生之哲理,成为后世书法学习者的典范。如此卓越...
12顾安其人:元代墨竹画的杰出代表 顾安生于1289年,籍贯为吴县(今江苏苏州),字号云林。顾安身处那个风云变幻、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顾安对墨竹画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痴迷与专注。在他眼中,竹子不仅仅是一种自然之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寄托。他常常沉醉于竹林之中,细细观察竹子的每一处姿态、每一丝变化。无论是晨曦初照下竹叶上的晶莹露珠,还是微风拂过时竹林发出的沙沙...